首页> 中文学位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6h】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

1.2.2 航运中心演化研究

1.2.3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2.4 港城空间联系研究

1.2.5 港口与城市环境关系研究

1.2.6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2.1 港城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2.1.1 港城关系

2.1.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2.2 国内外典型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1 伦敦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2 新加坡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3 香港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4 上海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5 深圳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3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港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3.1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3.2 我国港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城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3.1 港城复合系统内涵及演化分析

3.1.1 港城复合系统构成

3.1.2 港城复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3.2 确定港城复合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3.2.1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的构建

3.2.2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3.3 港城复合系统协发展研究

3.3.1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建立

3.3.2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3.4 港城协同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3.4.1 Panel Data模型的选取

3.4.2 模型检验

3.4.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航运中心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演化机理

4.1 国际航运中心成因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1.1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4.1.2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4.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分析

4.2.1 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

4.2.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演化模型

4.2.3 国际航运中心的混沌性分析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仿真研究

5.1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历程及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5.1.1 船舶大型化发展历程

5.1.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5.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5.2.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

5.2.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流图构建

5.2.4 船舶大型化与深土nI经济发展系统方程建立

5.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深圳为例

5.3.1 数据获取、处理与应用

5.3.2 模型仿真

5.3.3 政策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港口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6.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及空间演化机理

6.1.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

6.1.2 港口空间演化的影晌因素分析

6.2 考虑土地资源占用的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分析

6.2.1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与特征

6.2.2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因果关系图及反馈回路分析

6.2.3 港口空间-城市经济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构建

6.2.4 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6.3 低碳绿色港口的构建

6.3.1 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行流程

6.3.2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

6.3.3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的构建目标

6.3.4 集装箱港口低碳绿色化改进对策及政策保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7.2.1 拓展高端港航物流产业

7.2.2 充分预留港口资源,迎接船舶大型化

7.2.3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港口服务功能结构

7.2.4 构建低碳绿色港口,促进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特殊的资源禀赋,其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维持城市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港口城市虽然数量很少,但却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13年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8个为沿海港口城市,6个为内河港口城市。“以港兴市,港城共荣”已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港口城市发展规律的一致总结,“以港立市”、“以港兴市”、“以港强市”也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港口城市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基础。但是,从全国港口城市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有些港口并未能够对城市发挥出战略制定者所预期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港口与城市未能实现协调、同步的发展,阻碍了港口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特别对于土地、岸线资源稀缺的港口城市,迫切需要探究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规律或机理。 本文第1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关于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航运中心演化、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港口与城市空间布局演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章,通过对伦敦、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国内外典型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港城协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港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第3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及协同学原理构建港城协同演化及协同度模型,并利用2003年~2012年这9大港口城市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和城市GDP的历史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港城发展的协同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章,建立国际航运中心自组织演化的Logistic模型,阐述国际航运中心演化过程的混沌性。第5章,构建了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因果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深圳为例研究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及路径,结果表明船舶大型化对深圳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广州南沙深水港的竞争对深圳市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第6章,首先在考虑港口土地、岸线资源占用的前提下,构建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因果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次,从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行流程出发,上构建集装箱港口低碳绿色化发展目标。第7章,在前面章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大多数港口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温文华;

  •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 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范厚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港口城市,协同发展,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