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东盟海上货运需求分析与航线网络优化
【6h】

中国-东盟海上货运需求分析与航线网络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货运需求”综述

1.2.2 关于“轴辐式航线规划”综述

1.3 本文创新点、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创新点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货运需求理论

2.1.1 货物运输需求的定义

2.1.2 影响水运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

2.1.3 货物运输需求分析方法

2.2 轴辐式网络理论

2.2.1 轴辐式网络构建综述

2.2.2 轴辐式海运集装箱网络分类

2.2.3 轴辐式航线网络的优劣性分析

第3章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合作及海上交通现状

3.1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3.2 中国与东盟的投资现状

3.3 中国对东盟产业投资布局现状

3.4 中国与东盟海上交通现状

3.4.1 中国海上交通设施现状

3.4.2 东盟的海上交通设施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运输需求影响分析

4.1 中国与东盟海上货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2 中国与东盟海上货运需求影响模型建立

4.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2 模型的建立

4.2.3 模型参数求解

4.2.3 模型检验

4.3.1 模型实例求解

4.3.2 基于筛选的思想的模型优化

4.3.3 模型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轴辐式航线网络构建

5.1 基于运输联系强度的枢纽港口选择

5.1.1 空间运输联系的定量研究模型

5.1.2 中国与东盟城市间海上运输联系强度测度

5.1.3 中国与东盟城市运输与经贸关系分析

5.1.4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枢纽港口筛选

5.2 港口间集装箱运量测算

5.2.1 集装箱适箱货类的选择

5.2.2 集装箱箱化率分析

5.2.3 国家间集装箱运量测算

5.2.4 港口间集装箱货物分流

5.3 模型的构建和求解

5.4 实证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丝绸之路自开通以来就担负起了中西方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担。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发展海洋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海陆相接,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向,自1996年建交以来,双方就经济、政治、文化、科研、环保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合作。海洋是联系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的重要媒介,东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被称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加强与东盟的海上交通合作,分析与东盟的海上贸易运输需求影响因素,构建海上航运网络可以更好地帮助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行。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对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归纳,从而提出本文的创新点、技术路线以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首先结合历年来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数据以及国别数据,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同东盟的贸易关系的变化,接着介绍了中国与东盟投资的国别变化及行业分布,最后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基础设施概况以及与中国关于海上交通方面的合作;第四部分运用逐步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中国与东盟海上贸易运输需求主要因素进行了甄别,并对相关因素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深刻剖析了海上货运需求机理;第五部分首先基于运输联系强度模型筛选出枢纽港口,接着对港口间集装箱运输量进行了测算,最后建立海运集装箱轴辐式网络并运用运用LINGO求解,为今后我国与东盟海上运输路径的构筑提供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