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形式的属性还是政治意识的过度应用?——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完整性的评价
【6h】

语言形式的属性还是政治意识的过度应用?——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完整性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Abbreviations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Earlier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

Chapter Three Theory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hapter Four Examining CDA with Case Studies

Chapter Five Evaluation of the CDA Theo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近年来在国外兴起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然而此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其研究也比较浅。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理论进行更严肃、更系统的研究,同样这也是本论文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首先是对此前主要的话语分析方法进行回顾,其中包括篇章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人种学、语用学和会话分析。在话语分析领域,这些方法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产生也有着各自的影响和贡献。 下一章是对CDA理论的全面介绍,主要包括其产生的哲学和语言学基础、理论原则、主要观点以及此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Fairclough和Wodak(1997:270)把CDA理论的主要原则概括为:(1)CDA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2)权力关系是话语的。(3)话语构成社会与文化。(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5)话语是历史的。(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7)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8)话语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另外本文还从CDA理论的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分析,如揭露强权,分析并展现“隐匿的”意识形态过程,唤起和培养人们的语言批评意识及加强CDA理论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及关注话语、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等。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语料分析检验CDA理论的有效性。作者首先假设CDA的研究结果更大程度上与语言应用有密切关系,而非与语言形式本身有关,所以文中采用的语料被分为四个语域:政治话语、大众语篇、科技语言和日常会话。文中语料分析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检验CDA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工具和应用语域。 在语料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CDA理论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证明了CDA理论在某些语域,尤其是在政治话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证明与科技语言和日常会话相比,政治话语和大众语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手段,其中一些语言手段的确有利于语篇生成者来掩饰其某种意图或意识形态。CDA理论最显著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培养人们的政治意识,指导他们用批评语言意识解读文本,这在人们对新闻语篇或政治语言的解读及语言教学中都适用。另一方面,语料分析也从不同角度暴露了此理论的局限性和缺点,例如:理论的自相矛盾性、目的的过分夸大性以及CDA在应用领域和语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等。 经过分析和评价,本文得出结论:在充满着文化和语言霸权的时代,对于一般人来说培养批评性语言意识从而引导他们提防各种形式(包括语言形式)的压迫是必要的,从此意义上说,CDA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CDA理论是语言运用中政治意识的过度应用,而非语言形式本身的属性。 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并对CDA理论提出一些试探性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