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县建设研究
【6h】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县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县建设

2.1 生态文明概述

2.2 生态县建设概述

2.3 生态文明理论是生态县建设的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县建设面临的困境

3.1生态县建设面临资源困境

3.2 生态县建设面临环境压力

3.3 生态县建设面临科技难题

3.4生态县建设面临体制障碍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生态县建设的经验借鉴——基于生态文明视角

4.1 美国生态县建设

4.2 日本生态县建设

4.3 国外生态县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县建设的对策

5.1结合具体县情,发展循环经济

5.2 确立绿色消费观,建设绿色生态型县域

5.3 推进技术生态化,克服技术异化

5.4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

5.5 创建生态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5.6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个案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2003年国家开展生态县试点工作以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不同级别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截止2013年4月,我国国家级生态县共有45个,已获批的省级生态县400余个,生态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布局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在县级层面上,依据生态文明理论,进行生态县建设,实现经济生态化、政治生态化、文化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科技生态化为一体的生态县建设目标,努力打造美丽县域,已成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新方向。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实践中已形成了关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若干评价指标,但却并没有涵盖生态科技与生态文化的相关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由此导致生态县建设部分方面缺漏。除此之外,由于具体县情不同和主客观条件所限,生态县建设认识滞后,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总的来讲,我国生态县建设仍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分析模式,据此本文:
  首先,将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生态文明理论是生态县建设的理论基石,并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新要求。
  其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县建设过程中面临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面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同县域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不足、环境负荷过重的突出矛盾,面临推进技术生态化、克服技术异化的难题,面临组织实施机构、财政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欠缺的障碍。资源、环境、科技、体制,是影响目前我国生态县建设顺利推进的四大因素。
  最后,在认清目前我国生态县建设现状和总结国外生态县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县建设应当进行顶层设计,创新生态县建设体制机制,完善政府生态服务职能,推进技术生态化,建立技术支撑体系、经济核算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确立绿色消费观,建设绿色生态型县域。江苏省常熟市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市),其建设内容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本文选取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支撑说明。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县建设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该研究既为目前我国生态县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模式,又为今后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县建设的具体研究与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