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6h】

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梳理与理论依据

2.1 理论依据

2.2 核心概念界定

第3章 农村贫困治理中贫困识别的历史演变及问题

3.1 农村贫困治理的发展阶段

3.2 传统贫困识别机制的历史演变

3.3 传统贫困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4章 兴国县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的实践分析

4.1 兴国县贫困治理中贫困识别的基本情况

4.2 兴国县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的主要做法

4.3 兴国县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的经验

第5章 提升农村贫困治理中精准识别度的对策

5.1 构建多元精准识别主体体系

5.2 建立完善的精准识别机制

5.3 营造良好的精准识别环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期,要求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做出了新的规划,要求更加精准的回答“谁是贫困者”。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贫困识别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找出解决贫困瞄准目标偏离和精准识别的对策。
  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和分析传统贫困识别机制,发现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瞄准目标偏离问题一直存在,故从主体层面、机制层面、对象层面深入剖析其原因。系统分析兴国县精准识别的主要做法:搭建平台,力求政策宣传“广”;精准定位,力求对象识别“准”;有序梳理,力求信息分类“细”;严督实导,力求识别结果“真”。进而归纳总结兴国县的成功经验,政府主导,建立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精准识别,建立科学完善的识别机制;农户参与,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因此,需构建多元精准识别主体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方针,充分发挥NGO的贫困识别优势,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识别模式;建立完善的精准识别机制,探索多维的贫困识别标准,选择恰当的贫困识别方法,建立完善的贫困识别程序,建立科学的贫困退出机制;营造良好的精准识别环境,改革政绩考核制度、提升村级干部能力和建立良好的农村治理结构,提升农户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及参与度,以解决农村贫困识别目标偏离的问题,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提供可行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