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精准识别研究——以山西省Z县为例
【6h】

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精准识别研究——以山西省Z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贫困识别研究现状

1、国外贫困识别研究现状

2、国内贫困识别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研究思路

2、论文框架

(五)创新点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贫困

2、精准识别

2、多维贫困理论

三、基层政府精准识别现状

(一)山西省Z县精准识别过程

1、建档立卡

2、“回头看”

3、核查整改

4、动态调整

5、动态管理

(二)山西省Z县精准识别具体实践

1、多方宣传,覆盖识别受众

2、综合评估,确保识别精准

3、严格流程,做到识别公允

4、充实队伍,强化责任担当

5、严格督导,保障识别成效

四、基层政府精准识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建档立卡政策宣传存在盲点

(二)精准识别实际操作认定困难

(三)民主评议公示公告要素缺失

五、促进精准识别的建议

(一)增强建档立卡政策宣传实效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精准识别体系

(三)保障民主评议公开公平公正

六、主要结论及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凉山调研脱贫攻坚时深刻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精准扶贫阶段,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与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采用的是“建档立卡”的方式进行贫困精准识别。
  鉴于此,本文从精准识别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国内外贫困识别的研究现状,对贫困、精准识别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同时,深入走访了山西省Z县县、乡、村三级扶贫部门、工作队,以及部分贫困户、非贫困户,查阅收集了该县精准识别标准、识别程序、识别成果的图片、表格、文档等资料,听取各方对精准扶贫,特别是精准识别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山西省Z县精准识别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出该县精准识别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档立卡政策宣传存在盲点、精准识别实际操作认定困难、民主评议公示公告要素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实效、构建科学完善的精准识别体系、保障民主评议公开公平公正等三条改进建议,不仅有益于贫困识别的的理论探讨,且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