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族与捐纳—以清代赣州府长宁县壙田曾氏为中心
【6h】

家族与捐纳—以清代赣州府长宁县壙田曾氏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与学术史回顾

1.1.1 清代捐纳制度的宏观理论分析

1.1.2 清代捐纳制度具体事例分析

1.1.3 清代捐纳制度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分析

1.2 思路、材料与方法

1.3 清代捐纳制度概述

1.4 清代壙田曾氏家族概况

第2章 捐纳与家族兴衰

2.1 长宁壙田曾氏发展史

2.1.1 家族移民与文化正统

2.1.2 曾氏发家的来源

2.2 捐纳与家族兴旺

2.2.1家族捐纳的动机

2.2.2家族捐纳的成效

2.3 捐纳与家族衰落

2.3.1家族衰落的表现

2.3.2家族衰落的原因

第3章 捐纳、家族与地方社会

3.1 清代长宁地方社会

3.1.1 地方“盗贼”与长宁县治

3.1.2 山区开发与地方教化

3.2 “国家”观念认同下的曾氏家族

3.2.1 “崇儒尚文”的家族教育

3.2.2 捐纳与功名的追逐

3.3 曾氏捐纳者的群体形象

3.3.1 长宁当地的曾氏家族成员

3.3.2 外任为官的曾氏家族成员

第4章 捐纳、科举与社会流动

4.1捐纳与科举的比较

4.1.1正途与异途之分

4.1.2科举与捐纳的关联性

4.2捐纳与家族社会流动

4.2.1社会流动概况

4.2.2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4.3关于捐纳制度的反思

4.3.1捐纳制度的传统认识

4.3.2 捐纳制度的重新思考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明清以降,赣南地域社会形态及社会格局发生了剧烈性的转变。其具体表现在:随着国家行政力量的逐渐深入,一些游离于官府统治之外的山区“盗贼”也依次纳入王朝的编户齐民,真正实现由“化外“之民向“化内”之民的转变。在“贼”变“民”的过程中,寻乌壙田曾氏家族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在相应的财力支撑下,为了谋取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曾氏家族不得不依赖于捐纳来实现家族的转型。通过捐纳,曾氏家族内部先后有近百人纳赀为“官”,并由此成为了寻乌县域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家族。
  曾氏家族的个案研究表明,探讨清代捐纳问题的实质,其关键在于如何厘清捐纳制度在国家与民间社会互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去看待国家的捐纳政策和民众的报捐行为。除此之外,捐纳还是地方社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族为获得社会资源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虽不能和科举相比,但却是类似曾氏这样的偏远山区地方大族实现家族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