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
【6h】

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教育背景:教师专业发展与师资培训的改革

1.1.2技术背景:Web2.0社会性软件的兴起

1.2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内容

1.2.3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调查问卷法

1.3.2文献分析法

1.3.3观察访谈法

1.3.4案例研究法

第2章研究综述

2.1电子学档研究综述

2.1.1开发电子学习档案的潜在功能

2.1.2电子学档在教师教育领域的文献分析

2.1.3电子学档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研究

2.1.4电子学档在学习者其他领域的应用实践

2.1.5小结

2.2教师教育:农村教育硕士

2.2.1农村教育硕士的概念

2.2.2对农村教育硕士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分析

2.3电子学档与农村教育硕士结合视角:知识管理与学习管理等

2.3.1农硕生电子学档——知识管理及教师专业发展视角

2.3.2电子学档——优化农硕生个人学习环境

2.3.3电子学档——农硕生学习评价新方式

2.3.4电子学档——学生管理新方式

第3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理论基础

3.1教师专业化(Teacher Education)

3.2反思性思维理论(Reflective Thinking)

3.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Social Construction)

3.4分布式认知理论(Distributed Congnition)

第4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案例研究

4.1电子学档设计开发研究的文献分析

4.2现有电子学档系统功能分析

4.2.1 Weps1.0:多用户电子学档与学习绩效管理系统

4.2.2 IePS整合型电子学档系统

4.2.3温州中学电子档案袋系统

4.2.4台湾逢甲大学数位化历程档案服务网

4.3小结

第5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需求分析

5.1对农村教育硕士的调查及访谈分析

5.1.1农村教育硕士问卷调查分析

5.1.2农村教育硕士访谈分析

5.1.3小结

5.2基于调查访谈的受众需求分析

第6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技术分析

6.1技术支持农硕生学习的分析

6.2本研究系统设计的技术支撑

6.3本研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6.3.1 Tag(分类分众标签)及Bookmark(社会性书签)技术

6.3.2 Rss(简易信息聚合)

6.3.3网摘功能

6.3.4 IM(即时聊天工具)

6.3.5个性化搜索

6.3.6系统内信箱(E-mail)及论坛

6.3.7 Web2.0技术整合案例分析:个人图书馆360doc

6.4小结

第7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系统规划

7.1系统内容规划

7.1.1从系统的内容等级规划

7.1.2从电子学档评价的功能规划

7.1.3从知识管理的功能规划

7.1.4从收集的资料的格式规划

7.2系统功能设置

7.2.1学习者管理模块

7.2.2教师模块

7.2.3系统模块

7.3系统设计效果图与构建框架

7.3.1系统内容、功能框架图

7.3.2基于该系统的学习模式图

7.3.3系统框架结构图

第8章应用于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电子学档设计:应用指导

8.1使用该系统的三个学习阶段

8.2系统限制

第9章结论

9.1总结

9.2研究价值与创新

9.3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在教师专业化的大社会背景下,根据对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分析探讨电子学档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应用的契合点并进一步分析设计出一个面向对象的电子学档系统。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 60 位来自各个地区及不同专业的第一届农村教育硕士;本研究首先依据相关文献分析电子学档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以及其在教师培训领域内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他们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专业发展上的学习需求;通过案例分析电子学档系统的功能架构及优势与不足;结合 Web2.0 的理念将社会性软件及技术整合入本系统的开发中,并依据系统开发的步骤,对系统的内容设计、功能设计、技术支持等相应阶段进行开发设计,最终设计出系统的效果图和框架结构图。 而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1.电子学档系统对研究对象的学习过程有正面的影响。调查发现,研究对象普遍有学习的需求和促进专业成长的意愿。电子学档系统功能大致符合研究对象的学习需求。 2. 调查访谈发现,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对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感到茫然。缺乏分享知识与资源的习惯。这有待于学校及导师的引导以提升研究对象的互动与分享理念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本系统的设计着重于社群交往及资源共享。 3. 电子学档的知识管理的功能。学习者因为其学习上的需要进行资源搜集以及对其电子学档的组织与管理,这将有助于学习者培养知识管理的能力。 4.通过对Web2.0技术内涵的考察及案例分析,发现Web2.0对电子学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整合、兼容新技术,可让电子学档发挥出对学习者的真正价值。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5. 调查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对电子学档的作用和实施方式不熟悉,因此系统实施前应让研究对象充分了解电子学档的内涵,分阶段进行系统学习培训。 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本研究设计的农硕生的电子学档还没有进行更进一步层次的开发和实施,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