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
【6h】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法律语言的定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含科学与实践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5.1 国内法律语言研究

1.5.2 国外法律语言研究

2 法律语体与文艺语体的区别

2.1 词类比较

2.2 句子功能类型比较

2.3 句子成分比较

3 法律语体中模糊现象存在理据

3.1 自然语言本身特点的制约

3.2 法律语言的概括性

3.3 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3.4 基本国情的需要

3.5 民族文化的影响

4 法律模糊语言的适用范围

5 模糊语言在立法语言中的表现

5.1 语义模糊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

5.1.1 法律概念的模糊

5.1.2 一词多义的模糊

5.2 词类模糊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

5.2.1 名词的模糊

5.2.2 动词的模糊

5.2.3 形容词的模糊

5.2.4 副词的模糊

6 模糊语言的正功能

6.1 使语言表述准确、严谨

6.2 使语言表述庄重、得体

6.3 使语言表述简洁、平实

6.4 增强自我保护效力

7 模糊语言的负功能

8 在对模糊的规避中探求法律语言的成熟、规范之路

8.1 正确把握模糊与笼统、含混以及歧义的区分

8.2 注意模糊词语的模糊度

8.3 在立法语言方面下功夫,提高立法技术

8.4 通过法律解释,强化法律明确性

8.5 提高法官素质,减少权力寻租机会

8.5.1 专业素质

8.5.2 政治素质

8.5.3 人文素质

8.6 立法语言的教研,对相关立法者进行语言培训

9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法律在于“定纷止争”,因此,作为载体的法律语言必然要准确无误。事实上,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立法、司法等一系列环节中。本文主要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分析法律模糊语言的现实存在理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法律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独特性,从语义学角度对法律模糊语言分类划分,从语用学角度论述法律模糊语言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并从中探求一条使法律语言成熟、规范的道路。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从法律语体跟文艺语体的比较中得出法律语言的独特性;第三章分析了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存在理据;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法律语言的适用范围;第五章从语义学和词类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归类;第六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法律模糊语言的正功能;第七章从语用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法律模糊语言的负功能;第八章从语用学角度阐述在对模糊的规避中探求法律语言的成熟、规范之路。
   利用语言学不同分支学科正确指引法律模糊语言的使用,以期达到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著录项

  • 作者

    张慧莲;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艳;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法律语言学;
  • 关键词

    法律语言; 模糊语言; 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