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
【6h】

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1、 慈善意识与慈善事业的关系思考

1.1 慈善及慈善事业的含义

1.1.1 慈善的含义

1.1.2 慈善事业的含义及本质特征

1.2 慈善意识的内涵

1.3 慈善意识与慈善事业的关系

1.3.1 慈善活动与慈善意识的道德属性

1.3.2 慈善意识在慈善事业中道德意义

2 慈善意识的发展沿革

2.1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慈善意识

2.1.1 儒家伦理思想的慈善意识

2.1.2 道家伦理思想的慈善意识

2.1.3 佛教伦理思想的慈善意识

2.2 基督教思想中的慈善意识

2.2.1 爱人如己的博爱思想

2.2.2 基督教的财富观

2.3 近代伦理思想中的慈善意识

2.4 我国慈善意识的发展现状

2.4.1 公民慈善价值观多元化,慈善事业正逐步被公众认可和接受

2.4.2 自觉捐赠的全民慈善意识尚未形成

3、 我国慈善意识的伦理困境

3.1 传统行善动机的狭隘性

3.1.1 传统慈善意识的单--性阻碍了现代慈善发展

3.1.2 传统慈善意识的自律性使现代慈善缺乏普遍性基础

3.2 传统行善模式和行善习惯的滞后性

3.2.1 传统“爱有差等”的慈善原则与平等观相冲突

3.2.2 传统非理性财富观制约现代慈善意识的发展

3.2.3 传统施恩观与当代慈善的责任意识相冲突

3.3 慈善主体行善意识的局限性

3.3.1 忠孝意识强化,公共意识弱化

3.3.2 慈善组织及个人诚信的缺失

3.3.3 传统慈善主体“官本位”角色与现代慈善“民本位”相冲突

3.4 慈善客体受助意识的被动性

3.4.1 受助者自卑心理和消极求助意识

3.4.2 受助者的诚信意识缺失

3.4.3 受助者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

4 培育慈善意识的伦理对策

4.1 加快传统慈善模式向现代慈善模式的转型

4.1.1 完善慈善捐赠的法律激励机制

4.1.2 转变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定位

4.2 提高慈善主体的道德认知,培育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

4.2.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2.2 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慈善文化,培育慈善意识

4.2.3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4.2.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5 培育公民“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慈善事业既是一项社会事业,又是一项道德事业。它的发展需要一种社会氛围,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支撑。慈善意识是慈善主体慈善行为发生的心理基础,是慈善活动的伦理动因。
   慈善意识是一种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慈善的了解、认识、判断和感知能力从而激起慈善行为的价值观念和参与的积极性。慈善事业需要道德主体在慈善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只有行为主体形成捐赠的道德自觉后,才能实现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除了要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政府、慈善组织等重新定位外,营造慈善氛围,培育公民慈善意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培育以“责任、平等互助、自主自愿、爱心奉献、不求功利、感恩”为主的现代慈善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在伦理学的视角上,明确了慈善主体意识在慈善行为中的能动作用,慈善意识是慈善活动的伦理动因;强调了公民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对慈善行为发生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慈善事业和慈善意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及两者的道德关系:其次,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慈善意识及其特征。主要从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慈善意识、基督教思想中的慈善意识、近代伦理思想的慈善意识、我国慈善意识发展现状来展开论述:再次,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这部分主要是从传统行善的动机、习惯和模式,及慈善主(客)体的慈善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来论述。通过前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笔者总结出了在我国悠久的慈善历史和丰富的慈善思想体系中,由于传统慈善意识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慈善主体慈善意识具有封闭性、狭隘性、内敛性等特点。而当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主要还是受到传统慈善思想的影响,自觉捐赠的慈善意识尚未普及,这在一定程度已不能适应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慈善意识遭遇到了现代困境,造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内动力不足:最后,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慈善意识的伦理对策,主要从慈善模式的转变和慈善主体道德认知的提高、主体自觉捐赠慈善意识的培育两大块来分述。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安排,能更加全面、深刻地意识到我国传统慈善意识的不足之处;能更理性的理解现代慈善意识的本质、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培育公民自觉捐赠的现代慈善意识对推动我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