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
【6h】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国际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趋势

1.1.2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需要

1.1.4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综述

1.2.1 国际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概况

1.2.2 国内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概况

1.3 概念阐述

1.3.1 教师教育

1.3.2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1.3.3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1.3.4 课程体系构建

1.4 研究意义

1.4.1 提高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水准

1.4.2 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4.3 有助于高师地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1.5 研究方法

2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2.2 反思性教学理论

2.3 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

2.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现状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基本现状

3.3.1 对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满意情况

3.3.2 实践课程目标情况

3.3.3 实践课程内容情况

3.3.4 实践课程实施情况

3.3.5 实践课程评价情况

3.3.6 实践课程管理保障情况

3.4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3.4.1 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3.4.2 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3.4.3 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3.4.4 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3.4.5 课程管理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3.5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现状的成因分析

3.5.1 受传统教师教育观念的束缚

3.5.2 缺乏科学的指导标准

3.5.3 缺乏全程性的教育实践课程计划

3.5.4 缺乏健全的课程保障制度

3.6 研究结论

4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4.2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4.3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4.3.1 标准取向原则

4.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3.3 反思性原则

4.3.4 全程渐进原则

4.3.5 指导性原则

4.3.6 研究性原则

4.4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

4.5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4.6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4.6.1 明确主要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4.6.2 制定具体可行的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计划

4.6.3 加强地理教育实践课程的指导

4.6.4 加强反思性实践

4.6.5 重视实践中师范生的人际交流

4.6.6 优化地理教育实践模式

4.7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

4.7.1 拓宽课程评价内容

4.7.2 制定具体的课程评价指标

4.7.3 评价方法多样化

4.7.4 重视形成性评价

4.7.5 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

4.8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管理保障制度

4.8.1 健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管理制度

4.8.2 制定指导教师选拔、培训、评价方案

4.8.3 健全教育实践合作机制

4.8.4 建立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稳定的实践基地

4.8.5 增加资金投入,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学生访谈提纲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的特色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却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被公认为是教师教育的“软肋”。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教师教育出现“回归实践”的浪潮,对高师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
   首先,本研究在国际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发展趋势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反思性教学理论、教师知识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视角,揭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对地理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重大价值和作用。
   然后,通过对部分高师院校地理教师教育培养方案、教育见习计划、微格教学计划、教育实习计划等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部分学校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现状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总结我国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不足。
   最后,针对我国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不足,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指导,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进行重新构建。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应以培养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热爱地理教育,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为目标。课程内容上,建构既有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学校行政管理实践,又有教研实践;既有正式学校实践,又有校外非正式教育机构实践的课程内容。教育实践内容分十三个阶段进行,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特点。课程实施上加强实践课程规划和教育实践指导,优化实践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上拓宽评价的目标,重视形成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从制度、资金、实践设施、实践基地、师资等方面构建课程保障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