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P程序和DFTD策略应用于IRT取向下DIF检测方法的效应比较
【6h】

SP程序和DFTD策略应用于IRT取向下DIF检测方法的效应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项目反应理论与IRT模型

2.2 项目功能差异

2.3 IRT取向下DIF检测方法

2.3.1 IRT-LR

2.3.2 DFIT

2.3.3 SIBTEST

2.4 SP程序和DFTD策略

2.4.1 SP程序

2.4.2 DFTD策略

2.5 相关研究和总结

3 研究方法和设计

3.1 总体研究设计

3.2 资料模拟阶段

3.2.1 选择反应模型和产生项目参数

3.2.2 被试能力分配和样本数

3.2.3 设置DIF形态、强度和比例

3.2.4 得到被试反应数据

3.3 各模式下DIF检测过程和检测工具

3.3.1 SIBTEST法

3.3.2 IRT-LR法

3.3.3 DFIT法

3.4 结果分析阶段

3.4.1 显著性水平

3.4.2 结果分析的指标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DIF比例下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

4.1.1 DIF比例为10%

4.1.2 DIF比例为20%

4.1.3 DIF比例为30%

4.2 各检测模式综合比较

4.3 各操作变量因素分析

4.3.1 统计检验力

4.3.2 Ⅰ型错误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尝试对IRT取向下的三种方法:SIBTEST、IRT-LR和DFIT,设置三种模式:标准程序下(Standard模式,简称ST),加入Scale Purification程序的检测模式(简称SP模式)和加入DIF-free-then-DIF策略的检测模式(简称pure anchor,简称PA,),进而形成九种检测程序(SIB-ST,SIB-SP,SIB-PA,IRT-LR-ST,IRT-LR-SP、IRT-LR-PA、DFIT-ST,DFIT-SP,和DFIT-PA),在等级反应模式下以模拟实验方式,探讨三种模式和九种检测程序的检测效果比较。 研究设计采用四个自变量(样本容量,DIF形态,DIF百分比以及DIF强度),因变量两个(Ⅰ型错误率和统计检验力)。 研究主要结论摘要如下: 一、在不同样本容量下,九种程序的统计检验力都是是随着样本容量增大而逐步提高的,平均统计检验力和平均Ⅰ型错误率亦如此。SP和PA检测模式的统计检验力分布与ST检测模式的分布基本相似,但Ⅰ型错误率控制为较低。 二、对于不同强度DIF检测,除了非一致性DIF题,一致性和混合型DIF的检测方面,各种程序对于强度为中度(0.6)的DIF题目检测效果都优于两种轻度DIF题目的。 三、对于不同DIF比例(10%,20%,30%),9种程序的统计检验力和Ⅰ型错误率随着DIF比例增加而提高。 四,整体统计检验力而言,IRT-LR法三种检测模式的DIF检测效果相对于其他方法较佳。DFIT次之,SIBTEST随后。 五、不同检测模式而言,在低DIF比例和小样本时,ST模式统计检验力较好,而在高DIF比例和大样本时,SP模式和PA模式表现较为接近,比ST模式要更好一些。SP和PA检测模式对控制Ⅰ型错误率有积极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蔡晓芬;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基础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圣鸿;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程序; 策略; IRT; 取向; 检测方法;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6:0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