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纽约时报》中的中国竞技体育形象建构研究——以2008年~2012年的报道为例
【6h】

《纽约时报》中的中国竞技体育形象建构研究——以2008年~2012年的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3 理论依据

1.4概念界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 研究方法

3 《纽约时报》所塑造的我国竞技体育形象

3.1 《纽约时报》所塑造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象

3.2 《纽约时报》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形象的建构

3.3《纽约时报》所塑造的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形象

4 影响《纽约时报》建构中国竞技体育形象的主要因素

4.1 体育制度的差异

4.2 意识形态的支配

4.3 国家利益的需要

4.4 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4.5 新闻专业理念的影响

4.6 自我存在的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竞技体育,不仅能代表我国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是我国向外展示体育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媒体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一个国家体育形象的认识,首先是以媒体对一个国家体育的“客观报道”为基础的,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建构国家体育形象的硬功能。
  《纽约时报》是美国三大主流报纸之一,并且非常重视对体育新闻的报道,专门设有体育版,受众广泛,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通过分析《纽约时报》于2008年-2012年对我国竞技体育相关新闻报道发现,《纽约时报》塑造的我国竞技体育形象主要由“举国体制”形象、“运动员”形象、“运动项目”形象三部分组成。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象被设置了体制目标、训练制度、财政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四个新闻议题,其主要的信息来源为我国国内的事件相关者,评论的导向主要有金牌至上、残酷训练与选拔、政府高投入、严密控制、运动员收入低下、运动员教育缺失和退役运动员生活状况不佳等七个方面。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形象依据所属体制不同被分为两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动员因与美国具有一致的身份认同,运动员形象以正面为主,《纽约时报》塑造的我国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内敛、文化程度低、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被政府管控、身材差、家庭条件差等负面形象。《纽约时报》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评论导向主要有以下七种:优异成绩、普及度高、不公平竞赛、对运动员身体的残害、边缘化、政治化、缺乏管理。总体来看我国竞技体育在《纽约时报》上的形象不佳。
  《纽约时报》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形象主要受到体育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支配、国家利益的需要、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新闻专业理念的影响、自我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全球传播语境下重新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形象。具体方法有:进行体育文化传播,形成中美共有观念;深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进行适度包装与营销;运动员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发展网络外交,扩展发声渠道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