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太湖野生菰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6h】

环太湖野生菰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1.1.2 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1.3 种质资源调查方法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2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1.2.3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1.3.1 分类及分布

1.3.2 中国菰

1.3.3 菰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3.4 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第2章 太湖地区野生菰资源调查

2.2 太湖的生态价值

2.3 太湖的旅游价值及经济价值

2.3.1 旅游价值

2.3.2 经济价值

2.4 太湖野生菰资源调查线路设计及设备

2.5 太湖地区野生菰资源调查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湖野生菰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表型性状数据采集的标准及方法

3.1.2 表型性状数据统计分析

3.2.1 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3.2.2 聚类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太湖野生菰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化学试剂

4.1.3 样本材料

4.2 方法

4.2.1 菰DNA提取

4.2.2 SSR-PCR反应体系

4.2.3 电泳、显色、染色过程

4.2.4 数据读取与处理

4.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4.3.2 遗传结构分析

4.3.3 聚类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太湖野生菰种质资源调查

5.2 基于形态学的太湖野生菰遗传多样性分析

5.3 基于SSR的太湖野生菰遗传多样性分析

5.4 表型分析与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太湖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生态功能价值巨大。菰(Zizania latifolia)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挺水观赏植物,禾本科菰属,稻亚科,稻族,菰喜温暖,喜阳光,菰与水稻是近缘属。菰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悠久,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代。菰具有优良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菰属(ZizaniaL.)植物分为4种,分别是菰、水生菰、沼生菰、德克萨斯菰(又称流水菰)。菰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亚和中南半岛地区,水生菰、沼生菰、德克萨斯菰主要分布在北美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欧洲地区也有分布,其中分布在美国的圣马克斯河岸的德克萨斯菰濒临灭绝。
  目前还未见太湖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此次太湖40个野生菰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在于为今后野生菰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护、开发、利用、推广提供依据,以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保护太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为野生菰优良基因开发和利用、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太湖地区野生菰分布广泛,生长能力强,但随着人类的开发建设及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菰的数量正逐年减少。从调查的40个样点来看,生长在太湖的样点有18个,占比45%,其余22个样点野生菰均发现于距太湖湖岸3 km~5 km的小河、水沟或湿地。18个样点大多分布在太湖南侧的湖州和吴江市,太湖西侧南部大约25 km距离的河岸人为硬化,无菰植物生长。
  (2)从表观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太湖野生菰6个表观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02%,变化幅度为18.34%~52.22%。进一步对太湖野生菰40个群落表观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分析得出,9个野生菰群落变异系数平均值在20%以上,22个居群变异系数平均值在10%~20%之间,10%以上的居群占比78%。同时从叶面形态上对太湖野生菰40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四大类,其中两类叶面形态特征较突出,表观数据分析得出太湖野生菰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太湖西侧北部、太湖北侧及太湖东南侧、南侧相比其他方位菰遗传变异程度高。
  (3)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太湖野生菰40个群落88个样本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分析。经过筛选的1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条带11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1条,多态性百分比98.23%,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763,信息指数(I)为0.4288;遗传距离(GS)在0.0681~0.8224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394~0.9342之间;采用UPGMA法对40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阈值为0.195时,将40个居群分为11类;居群间和居群内显著性检测显示P<0.01,说明差异极显著,居群的遗传结构差异大。通过遗传变异性强弱和遗传结构差异大小表明,太湖地区野生菰居群间SSR基因型的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从太湖地区不同方位群落发生显著变异出现的频率和数量来看,大致可以将太湖地区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低排序为:西侧北半边、北部>东南、南部>东部、东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