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昌市高校为例
【6h】

“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昌市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2.1 关于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研究

1.2.2 关于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影响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

2 调查方案概况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内容

2.4 问卷体系

2.4.1 问卷发放和质量控制

2.4.2 废卷筛选与补救处理

2.4.3 问卷指标体系

2.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5 调查进度计划

3 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3.1 基本数据概要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1 性别构成

3.2.2 专业分布

3.2.3 年级构成

3.2.4 学校分布

4 “慢就业”现象的现状分析

4.2 “慢就业’’人数差异分析

4.2.1 在校生及往届毕业生同学中“慢就业”人数差异分析

4.2.2 不同专业类别群体同学中“慢就业”人数差异分析

4.2.3 不同学校层级群体同学中“慢就业”人数差异分析

4.3 “慢就业”时长差异分析

4.3.1 往届毕业生与在校生差异分析

4.3.2 不同专业间差异分析

4.4 “慢就业”的选择差异分析

4.4.1 毕业选择方向差异分析

4.4.2 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选择“熳就业”差异分析

4.5 “慢就业”的态度分析

4.5.1 不同性别对待“慢就业”的态度差异分析

4.5.2 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对待“慢就业”的态度差异分析

4.5.3 不同专业对待“慢就业”的态度差异分析

5 “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分析

5.1 综合描述分析

5.2 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5.2.1 应届毕业生

5.2.2 往届毕业生

5.2.3 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对比

5.3 大学生未来就业优先考虑因素

6 “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分析

6.1 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正面影响

6.1.1 个人层面的优势

6.1.2 社会层面的积极意义

6.2 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负面影响

6.2.1 个人层面的劣势

6.2.2 社会层面的消极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现状的结论

7.1.2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产生原因的结论

7.1.3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影响体现的结论

7.2 建议

7.2.1 社会方面

7.2.2 学校方面

7.2.3 家庭方面

7.2.4 大学生自身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次调查针对江西省南昌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采用分层抽样、便利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运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的基础上,以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为主,分别对大学生“慢就业”的现状、“慢就业”的成因及选择“慢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负面的评价略微高于正面的评价;相比较而言,理工类学生所能接受的“慢就业”时间更短; (2)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主要原因均为就业竞争激烈、找不到符合自身的预期工作、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及自身专业水平欠缺,但重要程度不同; (3)大学生选择“慢就业”能够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慢就业”能给社会带来许多积极影响,但一味择“慢”,可能会陷入不断等待的恶性循环,阻碍社会进步。 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