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对主梁刚度退化作用研究
【6h】

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对主梁刚度退化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问题的提出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1钢-混凝土组合梁刚度研究现状

1.3.2钢-混凝土组合梁裂缝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s)

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sand Technical Routes)

2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理论

2.1钢-混凝土组合梁工作原理(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Working Principle)

(1)叠合梁分析

(2)组合梁分析

2.2钢-混凝土组合梁换算截面(Conversion Section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2.2.1等效换算原理

2.2.2混凝土面板有效宽度

2.3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特性(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Section Characteristics)

2.3.1正弯矩区截面几何特性

2.3.2负弯矩区截面几何特性

2.4本章小结(Chapter Summary)

3组合连续梁裂缝模型的构建与有限元模拟

3.1概述(Introduction)

3.2组合连续梁裂缝模型的构建(Construction of Crack Model of Composite Continuous Beam)

3.2.1组合梁裂缝模型试验

3.2.2组合梁裂缝现场调研

3.2.3裂缝模型的确定

3.3.1基本假定

3.3.2算例

3.3.3算例裂缝模型

3.3.4单元类型

3.3.5材料本构关系

3.3.6有限元模型

3.4.1有限元模型挠度计算

3.4.2试验梁荷载挠度曲线

3.4.3小结

3.5.1现行规范计算方法

3.5.2对比分析

3.6本章小结(Chapter Summary)

4组合连续梁混凝土面板裂缝扩展过程中刚度分析

4.1概述(Introduction)

4.2工程概况(Project Overview)

4.3等效模型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Equivalent Model)

4.3.1横向分布系数确定

4.3.2反弯点的确定

4.3.3等效模型的确定

4.4组合梁裂缝扩展过程模拟(Simula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 in Composite Beams)

4.4.1开裂弯矩计算

4.4.2组合梁内力计算

4.4.3裂缝分布确定

4.4.4组合梁裂缝模拟

4.4.5单个荷载工况模型计算

4.4.6裂缝扩展过程模拟

4.5.1基本假定

4.5.2建立模型

4.6.1组合梁裂缝模型

4.6.2荷载-挠度曲线

4.6.3对比分析

4.6.4荷载-刚度退化关系

4.6.5挠度-刚度退化关系

4.7本章小结(Chapter Summary)

5组合梁混凝土面板开裂后主梁受力性能参数分析及改善措施

5.1概述(Introduction)

5.2参数分析(Parameter Analysis)

5.2.1配筋率

5.2.2混凝土面板厚度

5.2.3混凝土强度等级

5.2.4钢梁顶板厚度

5.2.5钢梁底板厚度

5.2.6钢梁腹板厚度

5.3改善措施(Improvement Measures)

5.3.1措施概述

5.3.2工程实例对比

5.4本章小结(Chapter Summary)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Conclusions)

6.2展望(Future 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大中跨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逐渐推广,中支座负弯矩增大导致混凝土面板更容易开裂,裂缝扩展引起主梁刚度退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裂缝扩展引起的主梁刚度退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裂缝产生与扩展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查阅、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等方法,研究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开裂的主要规律,提出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开裂的裂缝模型,分析混凝土面板开裂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规律,研究组合梁在混凝土面板开裂后主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提高负弯矩区组合梁刚度与承载能力的措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裂缝扩展的一般规律。裂缝一般首先出现在中支座处弯矩值最大的顶层横向钢筋位置,随后向两侧扩展,裂缝位置为顶层横向钢筋位置,间距为顶层横向钢筋间距,裂缝长度为混凝土面板宽度,裂缝深度为混凝土面板厚度,裂缝形态为贯穿性主裂缝。 (2)提出了反映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裂缝产生、扩展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 (3)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开裂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的主要规律。组合梁刚度随着裂缝扩展不断折减,由最初的未开裂截面刚度到初始开裂时刚度发生突变,然后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导致组合梁刚度折减至开裂截面刚度,最后纵筋、钢梁逐渐屈服导致主梁刚度进一步降低。 (4)指出了在进行组合梁负弯矩区挠度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面板受拉刚化效应对主梁截面刚度的贡献,按有关规范不考虑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作用的计算方法偏于保守。 (5)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开裂后各因素对主梁刚度、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配筋率、钢梁顶板厚度、钢梁底板厚度、钢梁腹板厚度对混凝土面板开裂后的组合梁刚度及极限承载力影响比较大,混凝土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面板开裂后主梁刚度及承载能力影响较小。 (6)提出了一种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主梁刚度及承载能力的改善措施并通过有限元对比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随后进行参数分析探讨相应规律。在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顶层横向钢筋位置设置“Z”字形斜筋,提高局部配筋率、加强裂缝间混凝土面板连接作用、改善混凝土面板局部受力性能,从而提高了组合梁的刚度与承载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