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阳泉市传统村落为例
【6h】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阳泉市传统村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绪论

1.1.1乡土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1.1.2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1.1.3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效性有待解决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意义

(2)现实意义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1传统村落

2.1.2活态保护

2.1.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

2.2.1协同发展理论

2.2.2遗产保护相关理论

2.2.3评价理论

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研究

3.1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影响因子分析

3.1.1评价指标影响因子遴选原则

3.1.2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基本构成

3.2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指标框架构建

3.2.1评价指标框架构架原则

3.2.2评价指标框架构架思路

3.2.3评价指标框架初步形成

3.2.4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指标的选择依据及释义

3.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3.3.2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3.3.3评价指标分值确定

3.4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评分标准确定

3.5本章小结

4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实证研究

4.1 阳泉市传统村落概况

4.1.1阳泉市概况

4.1.2阳泉市传统村落概括

4.2 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水平测度

4.3 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结果分析

4.3.1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总体评价

4.3.2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分层评价

4.4 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问题总结

4.4.1经济方面

4.4.2社会方面

4.4.3文化方面

4.4.4环境方面

4.4.5政策管理方面

4.5本章小结

5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对策及措施

5.1基于村落经济社会活态的引导策略

5.2 基于村落文化环境活态的引导策略

(2)拓宽保护融资渠道,资金利用透明化

(3)保护与更新相结合,与时俱进适度创新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民幸福感

5.3 基于村落政策管理活态的引导策略

(1)健全法律法规,使村落活态保护有法可依

(2)完善传统村落数据库,实现实时指导与监测管理

(3)注重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4)建立“活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中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成果

6.2研究局限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旅游资源。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截止到2018年,先后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6799个村落被纳入保护范畴,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相关理论积累薄弱、村落现状错综复杂,村落保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其一是注重遗产“躯壳”,而忽视原有文化内涵的“冻结式”保护;其二是过于追求经济价值,文化挪移较严重的过度开发式保护。这两种极端化方式的保护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引入活态保护理念,以山西省阳泉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并以14个颇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为实证,对其活态保护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导向活态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方法与技术路线等;第二章首先对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介绍了协调发展、遗产保护等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在上章研究的基础上,遴选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影响因子,构建了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指标框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首先对阳泉市基本情况进行了概况,然后对产业、交通、规模等方面对阳泉市传统村落进行了类型划分,从划分结果中挑选了14个较为典型的阳泉市传统村落作为调研对象,接着从调查资料中提取相关数据,将其带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的数理分析模型,完成样本村落的活态保护水平的定量化测度,最后通过分析评价结果,科学揭示当前阳泉市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第五章则根据上章分析出的阳泉市村落保护现状,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管理五个不同角度对其提出相应的导向活态保护的优化对策;最后一章对全文做了总结,指出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应改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