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联合盐酸米托蒽醌纳米给药系统对Hepal-6治疗效果的影响
【6h】

运动联合盐酸米托蒽醌纳米给药系统对Hepal-6治疗效果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活的一种疾病,而以手术为主要医疗方式的治疗方法对于广泛转移及复发的晚期恶性肿瘤来讲效益不大,因此肿瘤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有文献表明,运动对于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证实了运动对肿瘤的靶向性治疗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的途径不甚清楚。本研究将通过建立荷Hepa1-6肿瘤的C57BL/6小鼠模型,来观察运动对肿瘤靶向给药系统:载盐酸米托蒽醌mPEG-PLGA-PLL-cRGD纳米粒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运动影响肿瘤靶向给药治疗效果可能的机制。
  方法:⑴以盐酸米托蒽醌为模型药,以mPEG-PLGA-PLL-cRGD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盐酸米托蒽醌mPEG-PLGA-PLL-cRGD纳米粒,通过纳米粒的质量评价和Hepa1-6细胞的体外MTT实验,证明载盐酸米托蒽醌mPEG-PLGA-PLL-cRGD纳米粒的制备成功及对Hepa1-6细胞生长的影响。⑵选取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建立的荷Hepa1-6肿瘤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小鼠7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运动组(SP)、盐酸米托蒽醌组(DHAQ)、纳米粒组(NPS)、运动联合盐酸米托蒽醌组(SP+DHAQ)、运动联合载盐酸米托蒽醌纳米粒组(SP+NPS)。在试验期间对于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组(SP)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盐酸米托蒽醌组(DHAQ)和运动联合盐酸米托蒽醌组(SP+DHAQ)小鼠腹腔注射游离盐酸米托蒽醌溶液,纳米粒组(NPS)和运动联合载盐酸米托蒽醌纳米粒组(SP+NPS)小鼠腹腔注射载盐酸米托蒽醌的纳米粒溶液。溶液注入小鼠体内后,给予运动组小鼠一定强度、持续14天的运动负荷。实验期间每两天测量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运动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NO含量和主动脉VEGF含量。
  结果:①成功证实了载盐酸米托蒽醌mPEG-PLGA-PLL-cRGD纳米粒,IC50为1.7871μg/ml,对Hepa1-6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而空白材料mPEG-PLGA-PLL-cRGD纳米粒对其凋亡无影响。②运动与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相结合可显著的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两周运动后,NPS组和SP+NPS组都有着较好的抑瘤率,SP组、DHAQ组、SP+DHAQ组抑瘤效果较差;SP组、SP+DHAQ组、SP+NPS组小鼠血清NO及主动脉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SP+DHAQ组、SP+NPS组要比DHAQ组和NPS组的DHAQ浓度要高。说明运动能够增强载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抑瘤效果。
  结论:⑴运动能够作为一种辅助的干预手段,提高活性肽修饰的载盐酸米托蒽醌纳米粒的治疗效果。⑵适宜的运动加强药物肿瘤靶向给药治疗效果的可能机制是:运动导致了血清NO和主动脉VEGF生成的增加,可能增强RGD肽与整合素αvβ3的结合,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