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塑造“国民”:清末民初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
【6h】

塑造“国民”:清末民初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

代理获取

摘要

教科书在学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而且是启蒙思想的载体。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形塑国民、培养国民的现代意识成为近代思想转型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科书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成为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形塑国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历史教科书,作为受众广泛的特定文本,在清末民初政治统摄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成为当时政府和知识精英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域
  清末,救亡图存成为时人最紧迫的时代主题。培养民众的爱国精神成为清末历史教科书中国民教育的首要目标。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宗旨和内容渗透了培养国民民族国家认同感、民权意识、平等观念、历史意识和世界意识等方面的国民教育内容,旨在将传统臣民塑造成为具有一定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并明了世界形势能够御强保种、救亡图存的近代国民,以达“史教救国”的目的。民初,随着政体共和,“养成共和国民”成为民初历史教科书中国民教育的基本诉求。这一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宗旨和内容渗透了培养共和国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感、民主政治意识、独立健全人格、世界意识和科学意识等方面的国民意识教育思想,冀图培养既享有权利又肩负责任,关注自身独立人格发展,对其身处的共和国家具有认同感的能够顺应世界发展形势的共和国的主人翁。
  教科书是时代的产物,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清末,受救亡图存宗旨的影响,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注重对国民群体的形塑,突出国民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含有浓厚的民族国家意识。同时,受制于君主专制政体,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含有浓厚的封建臣民教育色彩。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则开始关注国民的健全独立人格的培养,强调国民权利义务并重。同时,受当时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和世界主义思潮的影响,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呈现出民族主义和世界意识糅合的状态,在内容上也开始突破君史的叙述范畴,关注对普通民众生活和风俗等的叙述,呈现出平民教育的色彩。
  通过历史教科书中国民意识的渗透,清末民初政府和知识精英宣扬的国民教育思想在学生群体和普通民众中广泛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被学生和普通民众加以吸收和消化,促进了近代学生群体和普通民众的思想启蒙,推进了人的现代化进程。受到启蒙的学生群体和普通民众主动参与到近代民主斗争中去,成为近代民主革命运动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