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探究
【6h】

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产生

(一)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总体性质

2.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伦理思想以制度建设为实践方式

(二)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

1.马克思制度伦理问题提出时期

2.实践经验的反思时期

3.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成

二、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维度

(一)作为理性主义者的马克思

(二)实践理性是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本质属性

(三)马克思制度伦理实践理性的三个目标维度

1.价值理性

2.形式理性

3.工具理性

三、马克思制度伦理的实践理性对政党制度构建的启示

(一)政党制度伦理构建的实践理性

(二)实践理性:中国共产党制度伦理构建的要求与具体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乃至规范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目标,从唯物史观和人学理论的视角分析封建及资本主义制度,即以关注特定社会制度安排的正当性这个“实质性问题”,取代伦理学研究中脱离实际的“形式化问题”。从走出抽象研究人的德性和道德规范的“象牙塔”,转向直面人类生存方式的社会现实问题,展示了其作为实践伦理学的魅力。提出要以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不断批判继承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马克思制度伦理问题提出时期、实践经验的反思时期和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犹如制度的“知”与“行”,理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和主体能力,人们借助这种能力可以分析对象、认识万物、揭示本质。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新进程,理性主义取得远大成就的同时,也得到了膨胀和扩张,甚至扭曲。实践理性主义正是在批判近代以来理性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来说,制度的伦理要符合实践理性,即价值理性、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蕴藏在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中,科学、客观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指导着物质生产实践、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社会解放实践。
  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对政党制度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低,不仅要从党的制度自身出发加以研究,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而且要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加以探索,这不仅是关系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维护,而且关系到现代化国家的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正所谓:“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制度伦理的构建要合乎实践理性的要求,政党制度也不例外。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实现其制度伦理构建的实践理性就要做到:第一,树立制度是对自由的肯定性限制的理念。第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