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腾与武术:从发现传统到走入传承
【6h】

图腾与武术:从发现传统到走入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下国家发展新战略的背景

1.1.2 文化传承的背景

1.1.3 课题研究本身深入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民族与文化认同意义

1.3.3 学术意义

1.3.4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4.3 发展趋势

1.5 课题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2.1 图腾文化概念

2.1.1 图腾释义

2.1.2 图腾符号种类及意义延伸

2.1.3 图腾的功能与标志

2.2 武术文化概述

2.2.1 武术与传统

2.2.2 武之魂魄与武德

2.3 历史渊源

2.4 图腾与武术的关系

3 文化“三层说”与武术图腾类分

3.1 本尼迪克特“文化三层说”

3.2 图腾类分

3.3 器物层武术图腾(器械、旗帜、故居等)

3.4 制度层武术图腾(仪轨、组织等)

3.5 心理层武术图腾(武德、道德精神等)

4 图腾与武术文化生产举隅

4.1 师法天地——象形拳、武林圣地等

4.1.1 图腾对传统武术的延伸:象形拳

4.1.2 图腾般意义的武林圣地

4.2 祖师崇拜——图腾之境

4.2.1 葛洪——“武道合一”

4.2.2 吕洞宾——“剑道合一”

4.2.3 陈抟——“无极而太极”

4.2.4 张三丰——内家拳祖师

4.3 象征隐喻——关刀、关公与义

5 图腾与中国武术文化传扬路向开拓

5.1 正视现代社会的特点:避之形式主义,深入本源承继

5.2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与旅游相结合

5.2.1 加大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发展特色旅游

5.2.2 拉长传统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增强文化传承

5.2.3 培养武术专业人才,加强旅游教育

5.3 把武术图腾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开设新课程

5.4 据当下社会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办法协同大力推广武术

5.5 欲先承之,必先破之。打破“传统”,破而后立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趋同、文化同化已然席卷全球,各国、各民族文化“个性”的褒有和凸显日益重要。中国不仅有标志性的“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亦有象征意义的“龙”,更有图腾般认同意义的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具有严密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完整的锻炼体系,而且还依托于政治、经济化的背景,与军事、宗教、教育、医疗、艺术等活动相互渗透。从图腾的视野来看,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中国武术又具有中国社会的“性质”。在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下,其大的方面联系兵、农、医、艺,小的方面联系琴、棋、书、画;其社会活动形式又与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和宗法关系密切相连,整个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并影响着它的发展,因此,它能够体现出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特点。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阐释学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图腾的功能、标志及它的象征意义延伸到对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初步奠定“图腾”与“武术”相关概念阐读与铺垫基础上,大致围绕“武术中的图腾”和“图腾中的武术”两维思路展开主题研究。“武术中的图腾”部分借助本尼迪克特先生的“文化三层次说”,具体结合器物层武术、制度层武术与心里层武术三个层面来分析图腾文化在中国武术传承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交叉渗透,并力图将其具象化后加以类分。“图腾中的武术”部分则试图通过例举武术文化中的典型现象对其图腾意义和呈现进行力所能及的发掘与解读。最后,在图腾与武术交相辉映的“互现”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籍以图腾高度上的武术文化现实传承路径。
  有历史才能厚重,历史需要继承;有文化才有力量,文化需要传承。中国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体现,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一个独特的人体文化符号,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全息元”,从图腾的视角来阐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不仅可以从“发生、生产”的上源品读武术,亦为中国传统武术当下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内容和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季宇浩;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银行;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武术;
  • 关键词

    武术文化; 图腾意义; 民间信仰;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5:0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