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通过Wnt信号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6h】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通过Wnt信号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Wnt信号通路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细胞表型分子CD11b、CD34、CD29、CD90。将第3代培养的BMSCs分为3组:转染组、DKK-1组、对照组。转染组以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GDNF-GFP)转染BMSCs,DKK-1组以AD-GDNF-GFP转染BMSCs同时加入DKK-1以阻断Wnt信号通路,对照组仅以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于转染后第1、5、7、14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并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组BMSCs对GDNF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转染后BMSCs活力。于转染后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MSCs对神经特异性蛋白NSE、MAP-2、β-TublinⅢ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BMSCs对神经营养因子bFGF、EGF、BDNF、NT-3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诱导BMSCs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转染后以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β-catenin、NSE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T-PCR法进一步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Wnt1a、Wnt3a、Wnt7a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第3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鱼群样、漩涡状贴璧生长,高表达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9.8%、95.6%;低表达CD11b、CD34,且阳性率分别为1.4%,1.5%。载GDNF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24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蛋白GFP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转染7天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强度最高,转染后14天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分别于转染后第1天、3天、7天、14天以Western Blot技术均可检测到GDNF蛋白的表达。转染后5天,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BMSCs表达NSE,转染后10天MAP-2、β-TublinⅢ呈阳性表达,且多数细胞呈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胞体明显皱缩并向周围形成突起。而对照组均未见NSE、MAP-2、β-Tub linⅢ表达。转染5天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发现转染组β-catenin、NSE呈阳性表达,而DKK-1组β-catenin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未见β-catenin表达,且DKK-1组、对照组无NSE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组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Wnt1a、Wnt3a、Wnt7a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与DKK-1组及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能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2)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