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律父爱主义视野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研究——以林文川案为对象的分析
【6h】

法律父爱主义视野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研究——以林文川案为对象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林文川案及争议焦点

1.1 案情简介

1.2 法院的判决结果和依据

1.2.1 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

1.2.2 二审法院的审理结果

1.3 争议的焦点

1.3.1 争议焦点一:指纹利益的实质属性

1.3.2 争议焦点二:“家长式”采集的正当性分析

2 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

2.1 隐私权的界定——以争议焦点一为例

2.2 法律父爱主义的内涵——以争议焦点二为例

2.3 法律父爱主义对隐私权的干预

2.3.1 法律父爱主义对隐私权干预的价值

2.3.2 法律父爱主义对隐私权干预的限度

3 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困境

3.1 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缺位

3.2 公民隐私权被国家公权力侵犯

3.3 公民隐私权救济保障残缺

4 法律父爱主义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

4.1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机制

4.1.1 建构隐私权的宪法规范

4.1.2 完善相关周边立法

4.2 隐私权的行政弱化机制

4.2.1 划定隐私权的干预红线

4.2.2 弱化父爱对权力的关切程度

4.3 隐私权的救济保障机制

4.3.1 建立隐私权的宪法救济机制

4.3.2 完善隐私权的行政救济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隐私权是维护个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的重要条件,是维护人格独立的必要前提。随着国家公权力的不断扩张,政府权力向公民个人生活的不断渗透,法律应当尽可能平衡冲突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合理划定公民个人权利行使与公权力介入间的界限,法律父爱主义的理论架构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本文以林文川案为切入,通过分析案例争议焦点中涉及的指纹利益属性和法律父爱主义采集正当性问题,提出当前公民隐私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法律父爱主义为分析工具,对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提出了完善建议。
  本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林文川案及争议焦点。该部分对“林文川案”进行了介绍,归纳总结了案件争议焦点,对指纹利益的实质属性及“家长式”采集指纹行为的正当性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通过对案件实质内容的分析,引出了隐私权基本界定和父爱主义的实质内涵,论证了法律父爱主义对隐私权的干预的价值和限度。
  第三部分,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困境。该部分从我国当前隐私权立法缺位、公权力行使越界以及救济保障方面缺失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为下文法律父爱主义的及时介入和解决预留了空间。
  第四部分,法律父爱主义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该部分是对第三部分存在问题提出的具体完善。首先,就立法方面,提出了宪法规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方面的保护机制;其次,从弱化行政干预的角度,对行政权的干预限度进行了阐述,并对隐私权行使路径的拓宽进行了构建;最后,从宪法救济和行政救济两方面对隐私权的救济进行了探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