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残疾书写
【6h】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残疾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人物形象:基于“异体”的典型人物

一、英雄式的“执着者”形象

二、理性型的“启蒙者”形象

三、符号化的“残疾者”形象

第二章 修辞载体:附于“异体”的深刻隐喻

一、“残疾”用作社会病症隐喻

二、“残疾”用作文化现象隐喻

三、“残疾”用作伦理道德隐喻

第三章 叙事策略: “双向多元”的叙事模式

一、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双向互动

二、身体叙事与身份构建的双轨并行

三、多元视角与多重叙事的交叉递进

第四章 价值取向:与苦难抗争、让生命增值

一、无视世俗偏见,追求平等爱情

二、直面社会歧视,捍卫人格尊严

三、对抗苦难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第五章 残者心声:残疾人作家的残疾书写

一、展现自强不息的“励志篇”

二、呼唤公平正义的“呐喊篇”

三、求索生命意义的“沉思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残疾”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残疾”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文学作品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特殊问题。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关残疾题材或含有残疾人物的作品很多,这不仅与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密切相关,而且也与中国当代精神文明的发展相互牵涉;残疾既是一种身体缺陷,也是一种心灵创伤,残疾书写不仅关注到残疾人因生理缺陷而导致的能力限制、身心痛苦,而且也涉及到残疾人周围的生存环境、社会文明和伦理道德。本研究引入镜像理论、人格特质论、创伤理论、文学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中的人物形象、修辞载体、叙事模式、价值取向和主题思想,旨在挖掘残疾书写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折射,揭示残疾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文共分为五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探讨基于“异体”的典型人物形象。“残疾”是一种特殊的身体现象,是指人的心理、生理或解剖功能上的缺陷或异常。由于残疾人在身体上与健全人存在明显差异,“异体”便成了“残疾”的代名词,常常被用作表现残疾人生存状态的载体。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残疾人物形象,既具有基于“异体”而存在的共性,又具有一定时代、地域、阶层人物所特有的个性;既受到作者创作意图的影响而体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又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态度与倾向。本章将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典型人物形象分为英雄式的“执着者”形象、理性型的“启蒙者”形象、符号化的“残疾者”形象,分析残疾人基于其“异体”的主体性和自觉意识,探讨作者在塑造典型人物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残疾英雄个体生存体验的刻画,赋予人物示范、批判和反思的功能;如何通过理性型“启蒙者”与生存环境的冲突,建构“文明与愚昧冲突”的文化批判主题,揭示政治运动给知识分子带来的“伤痛”,反思“伤痛”的文化根源;如何利用“疯子”、“傻子”、“癫子”、“哑巴”等符号化的“残疾者”形象,使其与特定的时空相联系,与现实的社会问题相对应,与具体的社会心理相贯通,发挥其符号意义和隐喻功能。
  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修辞载体。“残疾”是人的一种特殊生存状态,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指证,一种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懂得社会、解析人生的工具。“残疾”既是作家文学书写的对象,也是他们借以表达倾向的叙事符号。聋子、瞎子、哑巴、疯子、傻子、瘸子等作为一种物化意象,常常被用作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修辞载体,构成色彩斑斓的隐喻世界,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驱动读者进入作家所设定的象征系统,引领读者从虚构的情节走向联想的世界,从作品的特殊现象走向对与其相关的一般现象的思考。本章首先解读当代文学中的“残疾”形象,探讨作品如何借助“残疾”隐喻各种社会病症,剖析特定时代的疯狂和人性的邪恶,引发人们对各种社会病症的深刻反思;其次,在分析作品文化寓意的基础上,探析作品如何以“残疾”为工具,构建意蕴深厚的隐喻世界,揭示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再现不同时代的文化现象;再次,从解析残疾人物的语言符号意义入手,探讨相关作品如何利用“残疾”隐喻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善恶,表现社会活动中的人性变异、引发对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三章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叙事策略。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与现实世界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叙事的视角、线路、语言、方式是可变的,不同叙事策略产生的叙事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叙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空间的互动、结构的双向和视角的多元上。本章首先探讨残疾书写如何以“残疾”为媒介构建双向互动的叙事空间,利用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互动,实现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接、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营造亦真亦幻的叙事氛围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在荒诞与现实之间架起想象的桥梁,揭示作品荒诞情节背后的社会现实;其次,探讨残疾书写如何借助残疾人物身体性存在所处的情境,以身体叙事和身份建构形成双轨并行的叙事线路,通过明暗交织、环环相扣的事件,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揭示社会规制对人的身体欲望的压制,表现身体表象掩盖下的人性变异,展示身体现象与身份构建的关系,让人们从残疾人的生存现实中看到“人”的残疾;再次,探讨残疾书写如何利用多元视角(傻子“我”的视角、似傻非傻的“我”的视角、全知全能的“我”的视角)与多重叙事(叙述者只讲述人物知晓事件的限制叙事、叙述者不做主观评论的客观叙事、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全知叙事)的交叉递进,构建超越常理的叙事空间,架起勾连历史与当下、虚幻与现实的桥梁,将作者对事件的主体体验转化为作品的文字,使“健全人”世界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暴露无遗。
  第四章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价值取向。文学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凝结和体现人的价值追求,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文学价值观念的影响,作品的价值取向既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观和创作力的基本反映,也蕴涵着作家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对书写对象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理想的寄寓。本章围绕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两点三线”的叙事图谱,从残疾人的“苦难”与“抗争”这两个点出发,沿着“无视世俗偏见、追求平等爱情”、“直面社会歧视、捍卫人格尊严”、“对抗苦难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三条线路,揭示残疾书写在以崇尚个性生命价值的当代文学价值系统中所体现的“与苦难抗争、让生命增值”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主要研究残疾人作家的残疾书写。残疾人作家的残疾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作家在作品中既像健全人作家那样将“残疾”作为隐喻或象征符号,又将“残疾”作为情节设计、人物刻画、冲突缘起、情节发展、思想表达等创作要素的核心。本章首先分析残疾人作家展现自强不息的“励志篇”,探讨残疾人作家如何以切身的残疾人生体验与读者及社会人群交流,既为残疾人又为健全人提供穿越困境、摆脱局限、书写美丽人生的伟大力量;其次分析残疾人作家呼唤公平正义的“呐喊篇”,探讨残疾人作家如何展现建筑在残疾身躯之上的正能量,主持公平正义、维护残疾人的平等人生权利;再次分析残疾人作家求索生命意义的“沉思篇”,探讨残疾人作家如何以“残疾”为引子,超越残疾叙事的习惯边界,直面人性复杂多元的深层内涵,引导读者进入求索生命意义的沉思之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要有人存在,就一定有“残疾”存在,“残疾”也一定是文学创作的永恒话题。本文将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通过对相关作品的解读、分析、探究及评论,将作家引导读者进入文本语境、参与话语建构、品味作品意蕴的艺术追求展现出来,就是要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残疾书写的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美学等多角度的审视,为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学术参考,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歧视、倡导公平正义、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奉献智力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