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纪录片《守望大山》的创作与阐释
【6h】

纪录片《守望大山》的创作与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选题背景

(二)应用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纪录片叙事理论研究综述

(二)相关人物纪录片实践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

(一)研究方法

(二)工作流程

第一章 《守望大山》:从题材甄选到主题提炼

一、人物的选择

二、典型事件的选取

三、主题的确定

第二章 纪录片《守望大山》的叙事策略

一、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二、多元的叙事结构

(一)宏观上平行式的叙事结构

(二)微观上碎片化结构处理

三、故事化的叙事方式

四、动人的细节:润物无声

第三章 纪录片《守望大山》的叙事语言

一、画面语言

(一)灵活的景别选择

(二)真实的长镜头应用

(三)环境的渲染揭示人物命运

(四)色彩象征表达人物内心

二、声音语言

(一)身临其境的同期声

(二)无解说词的纪实风格

(三)烘托气氛、升华主题的音乐

三、文字语言

第四章 纪录片《守望大山》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思考总结

一、拍摄和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二、纪录片《守望大山》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题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段,以真实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一种艺术作品形式。目前中国人物纪录片创作流露出诸多问题,许多作品内容挖掘深度不够,表现方法比较单一,叙事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运用的丰富多变叙事手法塑造羽翼丰满的人物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守望大山》选择了在大山深处普通的乡村医生和教师作为拍摄对象,希望通过对他们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真实记录,来表现一份朴实、无私、平凡的坚守。在寻找拍摄选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人物——遭受过脊髓灰质炎单腿瘫痪,只能架拐行走却坚持行医近三十年的乡村医生王高平。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引起了我拍摄的兴趣,并在大脑中构思拍摄的可行性(人物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否值得进行记录展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表现效果)以及如何全面挖掘表现人物。后来又在拍摄过程中偶遇经历过两次心脏瓣膜手术但还坚持教学的本村小学教师匡立波。通过这两个身份、职业、经历各不相同而又都具有典型性的人物的选取,力求拼凑出一个尽可能真实、饱满的“守护者”的人物形象。在针对人物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后,人物形象逐渐明晰,人物特点逐渐突出,从而确定了本片的主题:表现农村基层服务人员的坚守与无私奉献精神。同时本纪录片也以影像的形式真实纪录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现实问题,展现出真实的农村现状,让更多的人通过镜头认识、了解农村。
  本文对纪录片《守望大山》的创作方法做出了详细说明。论文第一章阐述了纪录片从题材甄选到主题提炼的过程。第二、三章运用影视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策略和叙事语言两个方面分析其在创作实践上的叙事特色。在叙事策略上,《守望大山》采用多元的叙事结构——宏观上平行式的叙事结构,微观上进行了碎片化处理,以及运用了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在叙事语言方面,纪录片《守望大山》主要运用了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这三种叙事语言符号,这里面画面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叙事语言。文章第四章首先描述了纪录片拍摄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又对整个创作过程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