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6h】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

(三)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四)研究的方法

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的金融思想理论

(二)金融发展的理论

(三)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四)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建立农村金融机构

(二)第二阶段:1994年~1996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三)第三阶段:1997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宏观环境

(一)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宏观金融环境

(二)我国农村宏观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微观组织机构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状况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状况

2、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状况

(二)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2、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

五、优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我国农村金融宏观环境的政策建议

(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微观组织机构的政策建议

1、现有的改革微观金融组织机构政策建议

2、优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

3、优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政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村富裕”,实现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和环节,而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有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无论是在微观组织机构还是宏观环境方面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围绕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这个重大现实课题,在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别以微观既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以及宏观金融环境两个方面为两条线索,分析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的微观与宏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