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6h】

江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对江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参与健身活动已渐成为人们较为普遍的行为,人们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更高要求。国内一些体育院校也注意到这一变化,为满足社会的更高需求,开始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新路子。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天津体育学院于1993年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招收该专业专科学生,1994年升为本科学制。继天津体育学院之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学院和部分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相继筹办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作为新增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的主体。建设、发展和繁荣社会体育事业是目前和今后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完成上述任务,实现既定目标都有赖于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支撑。社会体育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专设专业,其发展水平与质量优劣将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在发达省市,社会体育活动开展较为普及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针对这样的形势,2000年我省首批113名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进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继而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也先后开办。通过十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在招生规模、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即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偏高;课程体系尚不成熟;与社会体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性教学时数不够、缺乏针对性;师资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改行易业现象较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促进江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对策有: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应准确定位于市场,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了解市场需求、熟悉市场导向、理顺就业渠道;把教学实践贯穿始终,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早锻炼、早推出、早融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合各校特色专业,打造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品牌;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教育管理部门对社会体育专业要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公布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要控制专业点的增长速度,确保该专业有序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或外聘既要有知识,又要有丰富经验和实践经历的体育管理和指导人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