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的流浪与植物的欲望——勒克莱齐奥作品与植物学中“流浪”主题的跨界研究
【6h】

人的流浪与植物的欲望——勒克莱齐奥作品与植物学中“流浪”主题的跨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流浪的起点--简化的灾难

第一节 “流浪者”面临的两大灾难

1.膨胀的欲望与自然的冲突

2.丰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的冲突

第二节 植物界遇到的两大灾难

第三节 文学和植物学相同的流浪原因

第二章 流浪的过程--多样性涌现的新可能

第一节 “流浪者”的破“旧”立“新”

1.对“异已力量”迷信的瓦解

2.个体多样化经历的形成

第二节 植物界的破“旧”立“新”

1.人类单一审美价值的瓦解

2.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存

第三节 文学和植物学相同的流浪意义

第三章 流浪的归宿--一个开放性系统的展望

第一节 “流浪者”的开放性未来

1.精神与灵魂的开放

2.自我的时刻重塑

第二节 植物界的开放性未来

1.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

2.方法与观念的不断质疑

第三节 文学和植物学相同的流浪归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梭罗曾经说:“苹果树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两者关系之密切是引人注意的。”这启发了我将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和与其不同领域的《植物的欲望》一书放在一起阅读,读后我发现与前者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流浪者”的行为相似的是,后者在植物界所呼吁的“寻找一个无名的野生苹果”的革命,不也可以被认为是放弃了平坦的农业发展之路,而选择走一条不同寻常的植物界的“流浪”之路吗?基于此,本文从复杂性生态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二者背后相似的“流浪”因为、过程及归宿,一共包括以下三章:
   第一章通过对文学和植物学两个领域分别发生的两个灾难的分析,总结了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漠视是从根本上促使两个领域的人们走上流浪之路的相同因为。
   第二章探究了两个领域相似的“流浪”过程,即一方面流浪者瓦解了对于财富和技术力量的迷信,恢复了自己的多样化经历,另一方面,植物学家们瓦解了植物价值的单一评价标准,倡导应保存生态基因的多样性。最终揭示了两者相同的“流浪”意义,即在复杂性生态哲学观念建立的过程中迎接新意义的涌现。
   第三章分析了两个领域相似的“流浪”未来,即一方面流浪者不仅会向大自然开放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还将保持自我的时刻重塑;另一方面植物学家呼吁实现植物的最高生命价值,而且也主张不断质疑种植的方法与观念。最后总结了二者相同的归宿在于打破原有封闭循环地发展思维,培养一种动态的开放型世界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