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联系
【6h】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联系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瘤细胞膜表面免疫标记的表达情况及分子遗传学变化,明确恶性浆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稳定性,探讨免疫标记与各临床指标及分子遗传学的潜在关系,为MM的诊断、病情评价、预后判断、微小残留检测及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浆细胞表面CD56、CD19、CD117、CD28、CD20及CD27的表达情况,分析各免疫标记异常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期、病情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之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检测其中19例患者13q14缺失及IGH易位,探讨不同抗原表达模式与分子遗传学异常可能存在的潜在联系。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骨髓瘤细胞不表达CD19(96.88%),过表达CD56(93.75%),部分表达CD117(40.63%)、CD28(43.75%)、CD20(18.75%)和CD27(43.75%),其中CD56、CD117、CD20、CD27在非单克隆抗体治疗后表达模式发生改变(41.67%)。
   (2)CD117的表达在D-S分期Ⅰ期与Ⅱ期、Ⅲ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26,P=0.004),三期之间表达率逐渐降低。其余各抗原表达在临床分期、病情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
   (3)流式检测恶性浆细胞百分数与形态学瘤细胞负荷明显正相关(γ=0.697,P<0.001),且其在进展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0.001)。
   (4)与正常对照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q14.3缺失占31.58%,RB1缺失占21.05%,42.10%的患者存在13q14缺失(包括13q14.3及RB1的共同缺失)。57.89%存在IGH易位,多见于CD117-的患者(P=0.024),且与各临床指标无相关性。
   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表面免疫标记表达模式为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微小残留检测及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瘤细胞表面多种免疫标记表达的异质性和不稳定性要求在应用流式检测微小残留病灶及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时需扩大抗原检测范围。另一方面,分子遗传学的异常与特定抗原表达模式之间存在潜在联系,需要进一步大规模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