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池内灌注r-TPA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6h】

脑池内灌注r-TPA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运用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动物模型,研究脑池内灌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防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43只健康清洁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3只,对照组(SAH组)10只,实验组30只(可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即单纯尼莫通组,单纯r-TPA组与r-TPA联合尼莫通组,每组均为10只)。实验动物于PET-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后,SAH组及实验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动物模型。建模后,各实验组分别通过微量注射泵缓慢推注尼莫通,脑池内局部灌注含r-TPA及r-TPA与尼莫通联合三种方式防治DCVS,且通过行PET-CT、血管造影检查及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作光学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评价DCVS的发生与缓解情况。
   结果:单纯r-TPA组及r-TPA联合尼莫通组经治疗,将建模前、建模后第7d测得的基底动脉直径及SUV均值分别与SAH组及单纯尼莫通组对比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1);单纯r-TPA与r-TPA联合尼莫通组进行对比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单纯尼莫通组与SAH组对比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单纯r-TPA组及r-TPA联合尼莫通组病理检查均提示基底动脉内膜轻度内褶,其周围仅有少量血凝块;单纯尼莫通组病理检查基底动脉仍可见内膜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单纯r-TPA组及r-TPA联合尼莫通组建模后第7天兔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均值分别与SAH组及单纯尼莫通组对比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单纯r-TPA与r-TPA联合尼莫通组进行对比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单纯尼莫通组与SAH组对比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结论:单纯应用r-TPA脑池内灌注与r-TPA脑池内灌注联合静脉使用尼莫通均能防治DCVS,改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无明显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