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6h】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单节段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
   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分别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A组,12例)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12例)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L4/5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A组:男5例,女7例;年龄30-68岁,平均53.9岁;B组:男7例,女5例;年龄44-72岁,平均55.7岁。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观察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并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包括相对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及相邻节段的退行性改变。
   结果:A组平均随访时间18.9个月(12-35个月),B组为16.9个月(12-3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术前症状和体征均缓解,两组临床优良率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P<0.05);且A、B两组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相对椎间隙高度A组由术前的33.25±5.1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43.17±5.34%,B组由术前的32.67±5.31%提高到末次随访的44.83±5.11%,A、B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各时间段椎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后L3/4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P<0.05);A组L4/5末次随访时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L4/5椎间隙已融合。A、B组L5S1手术前后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时间段L3/4及L5SI椎间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前者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提供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延缓及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