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实验研究
【6h】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生理反射弧动物模型的建立

1.引言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观察

前言

1.实验试剂

2.实验设备

3.实验动物

4.方法

5.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一

附 录 二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在对大鼠排便的初级运动、感觉中枢定位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移位修复重建直肠与肛管的运动、感觉神经通路,建立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直肠-肛管生理反射弧重建排便功能动物模型,并观测该生理反射通路重建排便功能的修复效果,从而为临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神经性大肠(neuropathic bowel)功能重建提供新的修复思路。
  方法:①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生理反射弧重建排便功能动物模型的建立:先建立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动物模型,再建立真正生理意义上的人工排便反射通路;选取20只体重280~300g的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先对A组、B组动物做L2~S4平面椎板切开,在硬膜外用显微剪刀切断脊髓L6/S1平面,造成SD大鼠的横断性脊髓损伤,在此基础上A组为右侧L6前、后根分别与右侧S2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B组为右侧L6总干与右侧S2总干端端吻合。左侧不做任何处理。术后观察大鼠排便情况及下肢活动情况,并行BBB评分。术后8周取材并对感觉、运动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计算感觉、运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并进行电生理检查。②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观察:取60只体重280~300g的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均予以右侧L6前、后根分别与右侧S2前、后根端端吻合神经移位法成功建立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直肠-肛管生理反射弧重建排便功能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W、4W、8W、12W、20W通过一般行为学观察,电生理检测,吻合口神经纤维的形态学观察,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等,最后根据各项测量指标,分别统计各组标本所测得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来探讨该生理排便反射通路的修复效果。
  结果:①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生理反射弧动物模型的建立:A组有3只死亡,B组有2只死亡予以剔除,术后排尿、排便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术前、术后BBB评分为(20.50±0.25)、(18.60±0.18)分;B组为(20.32±0.25)、(18.30±0.2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6脊神经前、后根神经纤维分别为(362±24)、(538±20)根,S2脊神经前后根神经纤维分别为(336±18)、(480±22)根,B组L6、S2神经根总干的神经纤维为(878±34)、(782±28)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6-S2脊神经前、后根吻合口有髓纤维通过率分别为(68.86±5.62)%、(53.45±4.43)%。单向方波(3mA、0.3ms)分别刺激A组S2后根吻合口近端和B组S2神经根总干吻合口近端,均可记录到直肠/肛管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0.14±0.02)mV,(0.13±0.03) 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观察:每组大鼠均有3-4只死亡,其余的大鼠一般情况随时间延长逐渐好转;刺激各组动物实验侧S2后根吻合口近端,均可在肛管-直肠神经丛记录到动作电位,实验侧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增大趋于接近正常,电刺激对侧S2后根吻合口近端,未记录到动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神经前后根吻合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有较多的神经纤维通过,有髓神经纤维的数目明显较头端少,随修复时间延长,有增多趋势。脊髓圆锥损伤后T12~T13脊髓节段神经细胞凋亡出现,呈现高表达,随修复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
  结论:①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生理反射弧动物模型的建立:将大鼠L6前、后根分别与S2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轴突错配率较低,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造模方式,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且能重建完整的直肠-肛管反射弧,是一种较理想的直肠-肛管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动物模型。②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的初步观察:本实验造模方式下的结果初步观察提示,本实验模型手术方法能较好地恢复脊髓圆锥损伤SD大鼠的排便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