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6h】

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DGF-b、c-Jun、Caspase-3在人脑动脉瘤,兔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流体切应力对动脉内皮细胞PDGF-b、c-Jun、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瘤模型制作的研究
   目的:探寻建立稳定、快捷、理想的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同时进一步证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塑形机制。
   方法: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五组,A组:新西兰大白兔8只,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盐水喂养;B组:兔8只,分叉内膜损伤法+A组法;C组:兔10只,胰弹力蛋白酶浸泡法+A组法;D组:兔12只,分叉内膜损伤法+胰弹力蛋白酶浸泡法+A组法;E组:兔10只,分又内膜损伤法+胰弹力蛋白酶浸泡法。检测A、D、E三组术前、术后、术后4周的血压;各组于术后4周行CTA颈部血管造影,然后活体解剖左颈总动脉分叉造瘤部位,记录有无成瘤情况,并测量瘤体大小;处死动物,切取瘤体标本,行病理学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A、D、E三组血压变化情况:A、D组术后和术后4周与术前相比P<0.0l,有显著性差异;E组术后和术后4周与术前相比P>0.01,无显著性差异;A、D组术后和术后4周与E组术后和术后4周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成瘤率比较:C、D、E组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C、D、E组与A、B组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形成动脉瘤体积的比较:D组与E组高度、宽度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长度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D组长度、高度、宽度相比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变化;正常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各层结构保持完整。动脉瘤壁上没有内膜,结构排列紊乱,瘤壁变薄或厚薄不一,有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颈总动脉分叉内膜损伤法+胰弹力蛋白酶浸泡+血流动力因素诱导法成瘤率相对偏高,死亡率低,并可获得体积、病理形态学与人类颅内动脉瘤极为相似的动脉瘤模型,操作简单,损伤小,成瘤周期短,性能稳定可靠,通畅率好,制作费用低,可作为临床前期实验治疗脑动脉瘤和栓塞材料研究的良好模具。同时也证实了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塑形及破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部分:PDGF-b、c-Jun、Caspase-3在人脑动脉瘤,兔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DGF-b、c-Jun、Caspase-3在人脑动脉瘤、兔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揭示其在脑动脉瘤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Envision法对22例人颅内动脉瘤、8例新西兰大白兔动脉瘤模型、6例正常脑动脉和6例正常兔颈总动脉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检测PDGF-b、c-Jun、Caspase-3的表达。用免疫组化laserpix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获取PDGF-b、c-Jun、Caspase-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density)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22例人颅内囊状动脉瘤中,PDGF-b的表达:强染色6例,明显染色10例,轻度染色4例,无染色2例。正常脑动脉无染色。平均光密度值0.272。c-Jun的表达:强染色12例,明显染色7例,轻度染色2例,无染色1例。正常脑动脉2例轻度染色。平均光密度值0.437。Caspase-3的表达:强染色7例,明显染色9例,轻度染色4例,无染色2例。正常脑动脉无染色。平均光密度值0.284。统计学分析显示:PDGF-b,c-Jun、Caspase-3与对照组比较P<0.01;PDGF-b与c-Jun的相关分析:r=0.75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c-Jun与Caspase-3的相关分析:r=0.812,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此类兔动脉瘤模型标本PDGF-b、c-Jun、Caspase-3较对照组均显示较强表达,对照组均阴性表达。
   结论:PDGF-b、c-Jun、Caspase-3参与脑动脉瘤的发生、生长、破裂演变过程,脑动脉瘤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核转录因子c-Jun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病理学因素中血管活性生长因子、凋亡、酶学系列变化、炎性反因等损伤机制中的共同中间环节。为临床开发阻断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新靶点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流体切应力对动脉内皮细胞PDGF-b、c-Jun、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目的:探讨高流体切应力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PDGF-b、c-Jun、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和规律,揭示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具体分子病理学机制.
   方法:选择人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传代作为内皮细胞功能研究的细胞源,应用体外高切应力流场加载机,分别将各组内皮细胞置于切应力加载机的流室腔槽内。a.施加高强度流体切应力(40dyne/cm2)分别作用0h、1h、4h、6h,然后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作用时间点内皮细胞PDGF-b、c-Jun、Caspase-3的转录水平和规律;b.施加正常强度流体切应力(20dyne/cm2)4h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PDGF-b、c-Jun、Caspase-3的转录水平;c.比较同时间点(4h)高强度流体切应力与正常强度流体切应力PDGF-b、c-Jun、Caspase-3的转录水平的差异性。
   结果:高切应力作用下,PDGF-b组:1小时组内皮细胞PDGF-b转录水平就显著升高,4小时、6小时较l小时组有回落,且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仍较未加载切应力(0h)有显著差异,而6小时后又有回升趋势;c-Jun组:未加载切应力的内皮细胞组c-JunmRNA表达几乎为零,而在1h、4h、6h时间点的高切应力加载组渐进性、与时间呈正相关性升高,与未加载切应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随着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6h、4h、1h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aspase-3组:未加载流场的对照组(Oh组)内皮细胞也检测到相对中等量的Caspase-3mRNA表达,而在40dyne/cm2的高切应力作用下,1h组表达量明显升高,较对照组(0h组)有显著性差异;但在4h组下降到对照组水平以下,较对照组(0h组)亦有显著性差异;6h组有回升趋势,升高到对照组(0h组)水平以上,仍接近对照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h组较4h组、6h组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间点(4h)不同强度切应力比较:无流体切应力、正常强度流体切应力、高强度流体切应力PDGF-b、c-Jun的转录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4h时点Caspase-3组随着切应力增强渐下降且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高强度的流体切应力可诱导人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内;PDGF-b;mRNA;c-JunmRNA、Caspase-3mRNA的转录表达。而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1h、4h、6h时间点各有其特征性表达规律。结合本文第二部分结果可推测出高流体切应力可能通过调节PDGF-b、c-Jun、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而诱导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形成塑形和破裂。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在无流体切应力、正常强度流体切应力、高强度流体切应力4h时点随着切应力增强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我们需进行更多更长时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其作用表达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