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政治参与的分类及差异化政府治理——基于利益与理性的二维视角
【6h】

网络政治参与的分类及差异化政府治理——基于利益与理性的二维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现状评述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参与现实

一、确立研究对象: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二、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现实之微博“打拐”

三、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现实之“甬温”特大动车事故

四、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现实之杨达才:从微笑局长到“表哥”

五、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现实之“谣盐”不断

六、总结

第二章 确立研究视角:利益与理性的二维视角

一、利益视角

二、理性视角

第三章 利益与理性二维视角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分类模型

一、分类模型图的提出

二、分类图的阐述

第四章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治理困境

一、参与文化的治理困境: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影响政府治理

二、参与方式的困境: “群体发声或行动”影响政府治理

三、参与能力的困境:现实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运用能力的差距

第五章 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府差异化治理模式

一、网络政治参与政府差异化治理的必要性

二、理想型网络政治参与的培育

三、利益—理想型网络政治参与的保障

四、情绪型网络政治参与的消解

五、盲目型网络政治参与的杜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公众以互联网为平台参与政治时,一方面偏向于关注与己利益相关的事件(议题),投入精力乃至付诸实际行动;另一方面,参与群体自身素质参差,网络之隐匿、开放等属性又使得不同参与主体在网络政治参与时的理性程度不一,参与方式各异。而利益与理性的作用程度不同,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路径亦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参与事实。基于此,本文拟采用案例分析,选取网络政治参与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案例(微博打拐、甬温动车、陕西官员杨达才名表事件、谣言风波),试图区分网络政治参与中利益与理性程度不同的参与类型对网络政治参与事件的不同影响;随后正式提出利益-理性视角下,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分类模型,分别为:理想型(利益相关度低—理性高);利益--理想型(利益相关度高—理性高);情绪性(利益相关度低—理性低);盲目型(利益相关度高—理性低),并结合案例归纳这四种类型的的特征、产生背景、参与效用等,从而近一步探究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参与理念困境、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能力的困境。针对以上困境,本文提出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客体---政府,应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应对不同网络政治参与类型的差异化治理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