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皮保护剂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h】

内皮保护剂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异种动物蛋白诱导川崎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前 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辛伐他汀对KD兔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前 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英汉双解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课题承担的项目资助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异种动物蛋白诱导川崎病兔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耳缘静脉重复注射异种动物蛋白诱导幼兔产生冠状动脉炎,验证其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似性,为研究川崎病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20只4-6周龄的日本大耳幼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10%牛血清白蛋白和生理盐水,第1天、第14天各重复注射一次。在首次注射后的第六周,两组幼兔分别行冠脉造影,并在造影结束后一小时之内显微镜下分离冠状动脉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并留取肝脏、肾脏、肺脏及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1)冠脉造影:仅模型组发现3只兔的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或狭窄(3/10);
  (2)组织病理学:模型组所有幼兔冠状动脉均出现内皮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不连续的冠脉内皮;肺组织、肾脏组织呈现肉芽肿样改变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且肺组织病变部位小血管腔几乎完全被阻塞,部分肺泡塌陷,肺泡水肿不明显;肝脏组织出现点状坏死,单核细胞聚集;
  (3)透射电镜结果:模型组兔冠状动脉部分内弹力膜断裂,内皮不连续,伴有内皮细胞脱落和中层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
  结论:
  本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诱导产生的兔免疫性冠状动脉炎,类似川崎病冠状动脉炎改变,可作为模拟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实验模型。
  第二部分:辛伐他汀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内皮细胞保护剂尚未作为川崎病的常规治疗手段,本研究拟在川崎病幼兔模型上,给予内皮保护剂辛伐他汀干预后,观察其对川崎病的发病、病理改变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机制,从而为从内皮细胞保护的角度防治川崎病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方法:
  1.实验分组:将30只日本大耳幼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对照组三组。模型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均予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10%,3ml/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3ml/kg),第1天、第14天各重复注射一次。辛伐他汀干预组于第2次注射后连续三周每天予辛伐他汀干预(5mg/kg.d)灌胃;三组分别于第2次注射后第7、14、21天(即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采血一次。
  2.检测方法:
  (1)评价建模成功的方法:
  ①组织病理学检测各组幼兔的心肌及冠脉组织改变情况;
  ②各组幼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ELISA法检测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
  (3)流式细胞仪计数法测定各组幼兔血浆内皮微颗粒(CD62E+EMPs、CD105+EMPs、CD144+/CD42b-EMPs)的表达水平。
  结果:
  1.组织病理学结果: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模型组可见血管内膜局部明显增厚,冠脉内皮不连续;而辛伐他汀干预组幼兔冠状动脉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内膜增厚不明显;对照组冠脉内皮光滑连续。
  2.eNOS水平:辛伐他汀干预组eNOS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干预组eNOS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辛伐他汀干预组KD幼兔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血浆EMPs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1)辛伐他汀干预组及模型组三种表型的EMPs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辛伐他汀干预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
  ①CD62E+EMPs、CD105+EMPs水平比较:辛伐他汀干预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②CD144+/CD42b-EMPs:急性期辛伐他汀干预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01)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亚急性期(P=0.199)恢复期(P=0.096)辛伐他汀干预组EMPs表达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模型组幼兔血浆EMPs表达水平:
  (1)CD62E+EMPs:急性期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恢复期(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CD105+EMPs: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及亚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CD144+/CD42b-EMPs:恢复期表达高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亚急性期表达高于急性期,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辛伐他汀可以降低内皮微颗粒的释放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推测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改善eNOS表达的稳定性,增加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来改善内皮功能,eNOS参与了其发挥这一保护作用的机制,为KD血管内皮的保护提供依据。
  2.KD兔模型组EMPs持续增高或降低缓慢提示KD恢复期内皮损伤持续存在;EMPs水平的监测尤其是CD144+/CD42b-EMPs可用于KD长期预后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