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蓝藻16S rRNA-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ITS)多拷贝分析
【6h】

蓝藻16S rRNA-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ITS)多拷贝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蓝藻概述

1.2 蓝藻的分类

1.3 蓝藻系统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

1.4 分子进化中的几个问题

1.5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蓝藻ITS序列多拷贝现象分析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和分析

2.4讨论

2.5小结

第三章 ITS-S和ITS-L1序列分析

3.1材料

3.2方法

3.3结果和分析

3.4讨论

3.5小结

第四章 总结

4.1总结

4.2不足之处及待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提取12个蓝藻样品(实验室编号为S1-S12)全DNA,PCR扩增16S rRNA-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ITS)并测序;采用Cluster X1.83对所得序列进行比对,并对比对结果进行人工校正;采用割胶回收电泳检测、菌液PCR及混合模板PCR扩增三种方法分析ITS-L2(最长拷贝)。
  结果显示:
  (1)ITS-L2为假阳性条带,是由ITS-S和ITS-L1形成的异源双链。
  (2)色球藻目中Synechococcus7942ITS序列仅含一种类型拷贝,包含tRNAAla和tRNAIle编码序列。
  (3)颤藻目中Oscillotoria tenuis、Microcoleus raginatus、Leptolyngyoideae sp.R8、Leptolyngyoideae sp.R11、Phormidium sp.R30,念珠藻目中Anabaena aequolis Borge、Nostoc sp.R34、Nostoc sp.R35、Nostoc calcicola,真枝藻目中Hapalosiphon welwitschii、Mastigocladus sp.ITS序列均为两种类型的拷贝,其中ITS-S均不含tRNAAla和tRNAIle编码序列,ITS-L1均包含tRNAAla和tRNAIle编码序列。
  以蓝藻中部分念珠藻目和真枝藻目为实验材料,采用Cluster X1.83对ITS-S和ITS-L1序列进行比对,并对结果进行人工校正;用Mega5.0软件对ITS-S,ITS-L1进行碱基组成、遗传距离、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用基于ITS-S、ITS-L1序列的系统树与基于16S rRNA系统树进行比较,以在16S rRNA系统树(中出现并得到较高支持率(BP值)的分支是否在ITS-S、ITS-L1系统树中得到得到重现以及是否也获得相应的支持率(BP值)作为参照判断ITS-S和ITS-L1作为系统学研究的分子标记的适用性。
  结果显示:所分析的念珠藻目和真枝藻目ITS序列特点如下:
  (1)ITS-S序列、ITS-L1序列平均长度分别为324.6bp、583.2bp。
  (2)ITS-S序列的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6.7%、23.9%、16.3%、23.1%,GC含量平均值为39.4%;ITS-L1序列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1.8%、25.4%、17.9%、24.9%,GC含量平均值为42.8%。
  (3)ITS-S序列中含有305(433)个变异位点,203(433)个简约信息位点;ITS-L1序列中含有454(727)个变异位点,317(727)个简约信息位点。
  (4)ITS-S和ITS-L1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是0.381和0.328。
  (5)ITS-S和ITS-L1碱基替换均未达到饱和。
  (6)在基于16S rRNA序列的MP树和ML树中获得良好支持率的分支Ⅰ、分支Ⅱ、分支Ⅲ、分支Ⅳ、分支Ⅴ在基于ITS-S序列的MP树和ML树中仅重现了分支Ⅱ、分支Ⅲ和分支Ⅴ,而在基于ITS-L1序列构建的MP树和ML树中均得到重现并获得良好的支持率。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认为:
  (1)蓝藻16S rRNA-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ITS)尚未完成协同进化;
  (2)ITS-S很可能是由ITS-L1缺失tRNAAla和tRNAIle编码序列而来,ITS-L1更适合作为系统学研究的分子标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