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6h】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苯乙醇苷的研究概述

1.苯乙醇苷的结构特征

2.苯乙醇苷的药理活性

第二章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

1. 鹿茸草中阿克替苷和异阿克替苷的含量测定

2.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

第三章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抗菌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鹿茸草为玄参科鹿茸草属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的干燥全草,又名“龙须草”、“白头翁”等,分布在我国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吐血及风湿骨痛等疾病,是中药保护品种炎宁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本课题组已从鹿茸草中分离出11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鹿茸草中的总苯乙醇苷(TP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明确鹿茸草的抗菌作用物质基础,并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足够样品,本文考察了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工艺,并对其中的阿克替苷(ZY-1),异阿克替苷(ZY-3)和savaside A(ZY-4)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鹿茸草中阿克替苷和异阿克替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阿克替苷线性范围为0.15~1.86μg, R=0.9994,异阿克替苷线性范围为0.38~4.13μg,R=0.999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2%和99.69%,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采用单分散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建立鹿茸草中阿克替苷和异阿克替苷的分离制备工艺,首先通过静态吸附,研究了五种粒径不同的微球(UniPS20-300,UniPS30-300,UniPS40-300, UniPS50-300,NM100)的吸附量和解吸率,从中筛选出性能较好的NM100微球;通过动态分离条件研究,优化工艺参数为:TPG浓度为1.5×10-2g/mL,即ZY-1浓度为3.80×10-4g/mL,ZY-3为6.77×10-4g/mL,上样体积为30个柱体积(30BV),先用20%甲醇洗脱5BV后,直接用50%甲醇洗脱10BV。中试放大结果表明,经NM100处理后,阿克替苷的含量从2.53%提高到22.44%,转移率为92.4%;异阿克替苷的含量从4.51%提高到34.82%,转移率为80.5%。为进一步制备单体成分,通过聚酰胺柱将精制后的TPG再分为Fr1和Fr2两个部分,Fr1经中压反相柱层析,25%甲醇洗脱10BV,再用30%甲醇洗脱5BV,得到ZY-1(11.634g,纯度96%);Fr2经动态轴向压缩柱柱层析,35%甲醇等度洗脱得到ZY-1(5.358g,纯度98%),torenoside B(ZY-2)(0.467g,纯度92%),ZY-3(23.277g,纯度95%), ZY-4(3.329g,纯度93%),回收流动相,经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化合物parvifloroside B(ZY-5)(35mg),(-)-secoisolariciresinol(ZY-6)(21mg),7,7’-dihydroseoisolariciresinol(ZY-7)(8mg)和(+)-isolariciresinol(ZY-8)(8mg),ZY-1得率为91.1%,ZY-3得率为81.5%。
  通过琼脂平面扩散法和微孔稀释法,对ZY-1,ZY-3和ZY-4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筛选,ZY-1和ZY-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625mg/mL,0.234mg/mL和1.25mg/mL,0.625mg/mL;ZY-1和左氧氟沙星联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协同作用,ZY-3和左氧氟沙星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有协同作用,而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有相加作用,为体内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来评价ZY-1和ZY-3的体内抗菌活性,ZY-1(250mg/kg,500mg/kg)和ZY-3(500mg/k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肺内细菌明显减少,肺损伤症状明显减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