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创新——公民社会的理论视角
【6h】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创新——公民社会的理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3国内外关于公民社会与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研究的现状评述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政治导向下乡村社区治理路径

2.1“下乡”:乡村政权重建与农民国家观念

2.2后革命时期的乡村集体化与运动式治理

2.3乡村精英的改造与农民的组织性依附

2.4集体化时期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及其对乡村公民社会的压制

第三章 市场导向下乡村社区治理路径

3.1乡政村治与基层的权力结构

3.2 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行为逻辑

3.3村干部的多重角色与农民主体意识的形成

3.4改革开放后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及其对乡村公民社会的催生

第四章 服务导向下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

4.1税费改革:乡村治理划时代的变革

4.2“悬浮型”政权:“后农业税时代”国家与农民关系

4.3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模式

第五章 服务导向下乡村社区的治理困境与原因分析

5.1 “治理缺位”:乡村社区治理的新危机

5.2 “权能弱化”和“信任流失”:乡村社区治理的新困境

5.3 服务导向下乡村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新常态下乡村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公民社会体系构建

6.1构建多元善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6.2造就乡村社区治理的公民文化环境

6.3完善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求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乡村社区的快速发展,而自从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执政党和政府从未停止过对乡村社区合理化治理路径的探索。而传统的治理路径在经过实践的检验后不无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试图以公民社会的理论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以对当下的治理路径有所启示。本文通过梳理集体化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和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的历史经验,总结出不同历史的治理路径对乡村社区公民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以此基础,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社区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和陷入困境的原因,探索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社区治理创新型路径,即通过公民社会体系的构建,形成多元善治的治理模式,多方参与的公民文化环境和乡村社区公共产品良性供求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