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
【6h】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学术研究之回顾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六、研究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清末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安徽高等教育近代发展的基础

二、安徽求是学堂的建立和发展

三、严复与安徽高等学堂改革

四、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状况

五、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概述

二、私立江淮大学的创办和发展

三、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建立和夭折

四、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五、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安徽大学筹办

二、安徽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近代徽商转型失败导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二、“皖系”军阀严重阻碍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安徽文人集团的分裂和派系斗争限制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大事记(1898-1939)

附录二:安徽求是学堂章程

附录三:安徽法政学堂章程

附录四:法政专门学校规程

附录五:安徽省立大学组织大纲

附录六:安徽省立安徽大学董事会章程

附录七:安徽近代高校历任学校负责人

附录八: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政长、民政长、教育长:

附录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省长、教育厅长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法研究1898-1938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并探讨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受政局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本文参照近代政局演变,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898-1938)分为三个阶段。1898-1911年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1911-1927年为北洋政府阶段、1828-1938年为南京国民政府阶段。1898年,安徽省城安庆建立第一所官办近代高等学校----安徽求是学堂,标志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庆随后爆发革命并独立,安徽各高等学堂全部停办,安徽高等教育中断,此阶段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建立各种高等学堂12所,高等教育能够跟上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1912年,安徽社会精英创建私立江淮大学,1914年,因经费缺乏,被政府接收,改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安徽公立法政学校被军阀解散,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滑入低谷。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建立,到1938年日军占领安庆,安徽大学停办,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通过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徽商转型失败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安徽文人的分裂和派系斗争是导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徽商以“亦儒亦商”为特色,其好“儒”主要是为了接近官府,获得政府垄断资源,其本质是以政府为依托的红顶商帮,其经商本质是为了“儒”,赚钱从儒读书,科举从政。徽商经济上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其跟官府联系密切,而非市场反应灵敏。近代安徽政局混乱、政府权威崩溃,对社会控制力下降,依赖政府的徽商发展受限,其近代化转型不利。大浪淘沙剩下的徽商大多逃离母省,到津沪等经济中心发展,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远不如明清时期在全国中的位置。徽商转型失利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安徽社会贫困,政府财政枯竭,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以至停顿,1912年以后安徽历次高等教育发展受困事件背后都有经费限制的因素。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但以倪嗣冲、张勋为代表的“皖系”地方军阀政治上保守,是民国三次封建复辟的核心力量。他们不关心安徽经济发展,设置层层苛捐杂税,严重抑制了安徽近代经济的发展;他们鄙视新教育、留念旧式教育,任意削减教育经费和压缩教育行政人员和编制;他们扩军备战、争夺地盘,巨额军费极大挤占了教育经费,导致高等教育发展陷于停滞,是此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徽政局仍然动荡,社会混乱,是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因素。
  安徽地处江淮之间,南、中、北区域差异明显,为南北政治、军事要冲;安徽省会安庆和重要经济中心芜湖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之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提供全国性发展平台。因此,安徽文化有政治化倾向和派别冲突的特点;安徽籍知识分子分裂为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国家级精英如胡适、陈独秀、陶行知、朱光潜等离开安徽,选择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全国平台发展;光明甫、姚永概等省级精英在省内平台发展。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对安徽高等教育的主导权之争、省级知识派别之间的矛盾也严重制约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