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独二孩”新政下常州市生育意愿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
【6h】

“单独二孩”新政下常州市生育意愿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对相关研究的几点评价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图表分析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界定

1.单独二孩

2.生育政策

3.生育意愿

(二)理论基础

1.需求理论

2.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论

二、常州市“单独二孩"目标人群生育意愿调查状况

(一)常州市人口发展状况

1.常州市基本情况

2.常州人口发展总体情况

3.常州生育政策落实情况

(二)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和项目

3.调查对象及方式

(三)常州市“单独二孩”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特征分析

1.两孩结构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理想模式

2.目标人群有着较高的第二孩生育意愿

3.独生子女太孤单、国家政策的鼓励是二孩生育的主要原因

4.二孩性别的偏好较为淡化

5.二孩生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未来三年

三、常州市“单独二孩"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总体分析

(二)交叉分析

1.理想子女数偏好的影响因素

2.二孩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

3.二孩生育时间的影响因素

四、生育意愿对常州市的社会影响

(一)对常州市人口发展的影响

1.目标人群测算

2.新增人口估算

3.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4.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二)对常州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

1.对医疗资源的影响分析

2.对教育资源的影响分析

3.对医疗保障政策落实的影响分析

(三)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影响

1.对家政服务业的影响

2.对婴幼儿用品及消费产业的影响

3.对婴幼童早教培训市场的影响

4.对房地产产业的影响

五、常州市应对单独二孩新政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人口治理的现代化

1.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政府人口治理的力度

2.加强诚信计生建设,推进计划生育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3.加强人口治理的信息化,构建人口动态监测网络

(二)合理规划和配置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源

1.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缓解生育高峰就医难的问题

2.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就学难”

3.加强生育保险基金使用管理,确保公共保障的全面落实

(三)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婴幼儿相关产业和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2.积极鼓励本土婴幼儿相关产业的发展

结语

(一)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二)“单独二孩”政策合理性与科学性再认识

(三)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严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等。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适时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这不仅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更是符合我国目前国情,顺应人民呼声的具体体现。
  本研究根据国家、省“单独二孩”政策要求,由常州市计生部门牵头,相关专家学者指导下,共设计和筛选出27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取窗口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历时三个月,共获取1924份有效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常州市目前已生育一个孩子的符合“单独二孩”新政的育龄夫妇。调查目的是监测常州地区在“单独二孩”生育新政实施初期的情况,了解常州市“单独二孩”目标人群的生育意愿,分析影响“单独二孩”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变量及生育第二孩产生的家庭效应,科学、合理预测常州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新政实施对常州经济社会及相关产业的影响,为合理规划人口公共社会资源、提升常州市人口治理水平提供参考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新政的目标人群有着较高的第二孩生育意愿;两孩结构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理想模式,对二孩性别的偏好较为淡化。独生子女太孤单、国家政策允许等是刺激常州市民生育第二孩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负担、教育成本等是影响常州市民生育第二孩的重要原因。总体上,常州市未来三年的人口出生将呈现一定的人口出生增幅,这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如医疗、教育资源)、公共保障政策的落实以及相关的产业会有诸多影响,同时,也带动家政、婴儿用品、早期市场、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大第二孩生育引导,合理布局常州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研究常州人口治理长效机制,并通过“单独二孩”生育新政实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