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路径移动构式的认知研究——基于动词与构式的双向互动模式
【6h】

英语路径移动构式的认知研究——基于动词与构式的双向互动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词汇投射观下动词与路径移动构式的融合研究

2.2 构式语法观下动词与路径移动构式的互动研究

2.3 动词与构式基于概念识解与构式义的互动融合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理论分析与本研究的理论构建

3.1 构式语法

3.2 认知语法

3.3 构式语法与认知语法的结合互补

3.4 动词与路径移动构式的双向互动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径移动构式的类型分析

4.1 路径移动事件框架的构成要素

4.2 路径移动事件构式的类型

4.3 自动式路径移动构式

4.4 他动式路径移动构式

4.5 动词参与者角色与构式论元结构的融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自动式way构式与动词的融合分析

5.1 对way构式义及准入动词语义规约的再思考

5.2 Jackendoff基于动词体貌意义的限制原则与局限

5.3 方式义与结果义在句法表征中的互补分布

5.4 互补理论对way构式中动词准入限制的解释力

5.5 way构式中动词类型的划分

5.6 双向互动模式下不同类型动词与way构式的融合分析

5.7 动词与way构式的体貌互动分析

5.8 各类动词与way构式体义互动的小结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他动式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的融合分析

6.1 构式语法框架内动词准入的语义规约及不足

6.2 致使移动构式的复合事件图式性

6.3 动词的潜势事件图式框架

6.4 致使移动构式准入动词的类型分类

6.5 各致因类型与致使移动构式的融合小结

6.6 致使力与致使效果的相互映现

6.7 动词体貌与致使移动事件性状的三维模式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式压制互动的多重性

7.1 构式压制的多重互动性

7.2 Way构式的三层压制机制表现

7.3 致使移动构式的三层压制机制表现

7.4 路径移动结果构式的类型结构及层级关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 论

8.1研究发现

8.2 研究的贡献

8.3 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主持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的很多认知经验都建立在空间概念的认知基础之上。在空间概念中,空间移动(spatial motion)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活动之一,将这样的移动经验编码为语言结构后,如何看待词汇语义与句法结构界面的互动研究,是目前句法语义互动理论领域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空间移动经验与句法结构之间最理想的互动关系是核心动词的语义角色与移动构式的论元结构完全匹配对应,以此形成了句法语义界面的动词投射观解释路径。另一方面,空间移动经验与句法结构之间也存在很多非理想的对应关系,即动词的常规语义角色与移动构式的论元结构明显误配、失配,以此形成了句法语义界面的构式语法观解释路径。围绕句法语义界面的这两大主流解释路径,本文以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同时综合了事件图式、框架语义学、动词体二维/三维分析模式、隐转喻等理论,提出了动词与构式间基于动词潜势语义框架与构式事件图式的双向互动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构式论元结构的实现是动词与构式内外双向互动的结果:首先,构式表征的事件图式承担着对不同规约程度的动词类型进行范畴化的作用;其次,动词的潜势语义框架在构式建立的事件情景中能够得到激活或突显;最后,两者的互动融合根本上取决于动词与构式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同构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两类特殊的路径移动构式—way构式与致使移动构式。之所以选取这两类特殊的路径移动构式,主要出于如下考虑:首先,针对Goldberg(1995)所讨论的几个英语构式,学界对way构式与致使移动构式中动词与构式的融合机制所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不多;其次,Goldberg主张将 way构式与致使移动构式分别独立看待,不能统一纳入到动结式的构式范型之中。与该观点不同,本文从―运动‖与运动产生的―路径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认为它们都可以统一纳入共同的上层构式范型—移动结果构式(motion-resultative construction)范型之中,因为这两种构式中的路径成分都是运动促成的必然结果,―运动‖与―路径‖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所不同的是,way构式的―路径成分是动体―自发运动造成的结果,而致使移动构式的―路径成分是动体在他力驱使下造成的―他动式运动的结果,但两者在运动概念结构上具有共同的―行为链特征,因此两类路径移动构式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构式范型与概念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本文主要采取内省、溯因推理和语料库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溯因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是事后推理,即―由果溯因的逆向性逻辑推理方式。人们在对语言事实观察内省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推理来解释语言结构形成的可能原因。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观察已有语言事实或语料库收集而来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现象的思考提出解释的可能理论框架,再结合语料库的实际语例进行定量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建构动词与构式双向互动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就 way构式和致使移动构式分别与动词的融合过程进行详细的结构性演示,以验证这一理论模式解释的充分性。具体而言,动词与构式基于动词潜势语义框架与构式表征的事件图式的双向互动融合主要表现为:在上层构式事件图式义的压制下,与动词连通的语义框架主要包括―力动态、―行为事件、―移动事件、―因果致使关系、―行为结果/目标等潜势框架。当某个(些)潜势语义框架可以被构式表征的事件图式激活时,位于动词潜势事件结构中的背景论元就得到相应凸显,从而进入上层构式的论元结构层,动词与构式由此实现论元结构的融合。另一方面,动词与构式的互动融合还体现在动词的潜势体貌义与构式表征的事件界态义的互动融合上:在构式表征的事件界态义压制下,动词固有的体貌义被暂时抑制,而其潜势义中与构式界态义相一致的阶段则会得到临时凸显,从而实现动词与构式的体义融合。此外,研究还涉及隐转喻在动词与构式互动融合中所发挥的深层认知机制作用。这一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偶发类动词、行为动词与way构式融合时所依赖的认知参照点机制,即用最凸显的事件特征替代整个潜势事件框架的转喻现象;而感知类动词、情感类动词和诱发类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的融合也是借助了将这类动词触发的―效果致使力‖投射到―物理致使力‖的隐喻机制。最后,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动词与构式之间压制的多层级性,在将way构式与致使移动构式统一纳入结果性构式之后,分析了不同构式类型之间和相同构式不同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互为理据、互为统摄的构式渐变链,印证了动词与构式之间的认知连续统关系。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理论模式方面。本研究突破了长期以来在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研究中形成的词汇投射模式与构式语法模式之间的单向对立,形成了动词与构式双向互动的新视角,认识到构式论元结构的实现是构式的事件图式义对动词论元结构优先压制以及动词丰富细致的概念潜势被构式事件义激活后双向互动的结果。动词与构式双向互动的理论优势不仅弥补了构式语法解释力的不足,而且提高了理论解释的有效性与充分性。
  其次,在语义识解方面。认知语言学基于体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认知语言学对意义来源及意义体系的深度关注。本文借助认知语法对意义识解的系统优势,详细描述了位于动词潜势语义框架中的非显角色,是如何在构式建立的事件图式的激活下被部分选取、压制,并与框架中的其他角色整合共同形成连贯事件图式表征的过程。对动词潜势语义框架的系统识解,弥补了Goldberg构式语法中基于动词论旨角色描述的不足,提高了对动词与构式融合解释的充分性。
  第三,在体貌互动方面。不同于传统研究中对动词体貌义的单维描述,本文尝试利用Croft(2012)提出的动词体的二维(t/q)几何模式分析法,分别对各类动词与 way构式互动中的体貌变化从时间、事件性状两个维度进行了动态描述;利用Croft(2012)针对致使关系提出的三维模式分析法,对不同致使类型的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的互动融合,从时间、事件性状、因果关系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动态描写和阐述,是动词与构式体貌互动研究的较新尝试。
  最后,在构式类型的层级关系方面。本文将way构式与致使移动构式统一归入共同的上位构式范型—移动结果性构式。在同一构式类型内的典型与非典型成员之间,依据不同的规约度、图式度建立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范畴连续统,这些连续统成员之间互为理据,互为规范,共同作用于构式渐变链,促成了新表达式的浮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