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区域高校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研究
【6h】

基于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区域高校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相关概念的界定

2.4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区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区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区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3区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区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主成分分析评价

4.2 基于DEA的二次相对评价

4.3 数据分析及比较

4.4 研究结论

第五章 区域高校科研绩效的提升策略

5.1发挥政府在加强高校科研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2 强化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地位

5.3 挖掘高校在提升科研绩效水平中的重要潜力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中,我国高校为社会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快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世界先进科研水平接轨,保持科学研究的前沿地位,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研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根据SMART准则建立区域高校科研绩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二次相对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地区高校2011-2013年度的综合科研绩效水平进行测算。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地区综合评价分数,并以此作为二次相对评价的参考指数,然后依次将各省市前一年的综合得分作为参考指数(输入),将当年的综合得分作为当前指数(输出),代入DEA-2BC模型,测算出能够反映各省市高校有效主观努力程度和动态变化的二次相对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得分的排序结果进一步说明我国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存在地区差距较大的现实情况;在二次相对评价值排序结果中,海南、西藏、新疆、宁夏等欠发达省份的排名均靠前,说明这些地区虽然科技基础薄弱,但是这些地区科研活动的主观努力程度较高,使得这些地区二次相对评价值都比较高。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二次相对评价值在中上水平,说明这些地区应当在较高的科研资源存量的基础上,优化科研管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的主观努力程度,取得更高的科研水平。连续使用二次相对评价方法对2011-2013年的区域高校科研绩效水平进行评价能够使各地区高校在不断变化的排序中,寻找自身问题,挖掘科研潜力,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运用二次相对评价模型有利于各区域高校把握自身在科研绩效的动态发展中所处的位置,重新审视高校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更加高效合理地配置自身有限的科研资源,提升高校科研绩效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