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夹层的前瞻性研究
【6h】

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夹层的前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血管超声评估CAD的前瞻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不同类型CAD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

展望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1)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CAD)的前瞻性研究;(2)研究不同类型CAD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第一部分、血管超声评估CAD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arotid Dopplor ultrasonography,CDU)评估颈动脉夹层(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CAD)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方法:对45例(9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行CDU、头颈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
  CDU设定CAD为4种类型:(1)壁内血肿型:低回声且边缘规则的均质物质充填导致管腔呈“火焰样”狭窄或闭塞;(2)双腔型:真腔与假腔内见“红蓝”血流信号;(3)瘤样扩张型:局部管径瘤样扩张导致真腔狭窄或闭塞;(4)瓣膜漂浮型:管腔内见漂浮的撕裂内膜。
  CDU结果分别与HR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出CDU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1.CDU评估CAD42支,HRMRI和/或DSA证实CAD44支(42例,2例为双侧CAD)。以HRMRI和/或DSA检查为标准,CDU诊断CAD敏感性为93.3%,特异性98.2%,阳性预测值98.6%,阴性预测值94.1%。
  2.Kappa检验结果:CDU与HRMRI结果的一致性极佳(Kappa=0.917,P=0.000),CDU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01,P=0.000)。
  结论:
  1.CDU评估CAD4种类型:壁内血肿型、双腔型、瘤样扩张型、瓣膜漂浮型。
  2.CDU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对早期发现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研究不同类型CAD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AD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DU、HRMRI、CTA或DSA证实的CAD患者42例,通过CDU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ppler,TCD)分析CA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不同类型CAD的临床预后。
  结果:
  1.血管超声评估CAD情况:CAD致管腔狭窄或闭塞38例,其中壁内血肿型30例,致管腔闭塞或重度狭窄(狭窄≥70%)28例,中度狭窄(50%~69%)1例,轻度狭窄1例(狭窄<50%);双腔型6例,均致管腔轻度狭窄;瘤样扩张型2例,轻度狭窄及中度狭窄各1例。4例瓣膜漂浮型CAD未造成管腔狭窄。
  2.TCD评估CAD的颅内侧支循环情况:CAD致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28例(28/42,66.7%),其中25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侧支循环不同类型开放,以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开放为主(16/25,64.0%),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预后较好;3例患者侧枝循环未开放。
  3.规范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3个月后行 CDU评估狭窄或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为55.2%(21/38),其中低回声壁内血肿型CAD占71.4%(15/21);4例瓣膜漂浮型CAD,管壁均恢复正常。
  4.手术或介入治疗:1例瘤样扩张型CAD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1例壁内血肿型CAD致管腔重度狭窄患者行CAS,6例闭塞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 bypass)。
  5.临床转归:42例患者经个体化治疗6~24月后随访,血管再通率为71.8%;6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转归均良好。
  结论:
  1.CAD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后的血管再通率高(71.8%),其中低回声壁内血肿型CAD再通率较高(71.4%),CAD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
  2.CAD致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以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的侧枝循环开放为主(64.0%),随访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预后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