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工作记忆的隐性反馈与显性反馈有效性探究
【6h】

基于工作记忆的隐性反馈与显性反馈有效性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List of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Background and Needsofthe Study

1.2Purpose of the Study

1.3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Corrective Feedback

2.2Working Memory

2.3 Related Theories

2.4 Related Studies

2.5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Research Questions

3.2 Participants

3.3Target Structure

3.4 Instruments

3.5 Scoring

3.6Data Collection

3.7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ofListening Span Test

4.2RelativeEffectivenes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Feedback

4.3Interaction betweenWorking Memory andtheEffectivenes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Feedback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of the Present Studyand Suggestions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CES

Appendix A Listening Span Test

Appendix B Subjunctive Mood Test

AppendixCTopics in theTreatment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纠正性反馈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不同反馈类型的比较、影响反馈有效性因素的研究日趋见多。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它们的结论仍存在较大分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以更全面地认识纠正性反馈。
  本研究以Schmidt的注意假说,Long的互动假说以及Daneman与Carpenter的资源共享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虚拟语气的有效性,此外,该研究还探讨了工作记忆容量与反馈效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就中国英语学习者虚拟语气的使用情况而言,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的有效性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是什么?
  2.就中国英语学习者虚拟语气的使用情况而言,工作记忆容量与反馈有效性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果存在,是什么?
  本研究受试者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64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首先,笔者根据工作记忆容量将受试者分为高低二组,每组各32人;其次高低二组再进一步划分为显性反馈组和隐性反馈组,因此共有四小组:高-隐性组,高-显性组,低-隐性组,低-显性组。本研究使用了听力广度测试来衡量受试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使用了由口头翻译、限时语法判断和填空测试组成的虚拟语气测试卷来衡量虚拟语气的使用情况。整个实验过程为期8周,第一周测试工作记忆容量,第二周进行前测,第三周对受试者进行反馈实验,其间要求受试者进行口语活动,笔者对不同分组的受试者提供显性反馈或隐性反馈。显性组所接收的反馈为直接纠正反馈,隐性组所接收的反馈为重铸性反馈。两轮口语活动结束之后,立即对受试者进行即时后测。四周之后对受试者进行延时后测。前测、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使用的测试卷内容相同,但测试题顺序改变。实验数据的分析使用了SPSS16.0,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1.就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虚拟语气的正确使用而言,显性反馈比隐性反馈更有效,但是隐性反馈的维持效果略好。
  2.工作记忆容量与纠正性反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是工作记忆容量高低对于显性反馈有效性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启示,外语教师应充分重视纠正性反馈类型的选择,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内部因素的考量。当目标结构较为复杂时,教师可选用显性反馈;其次,在选择反馈方式及提供反馈时,教师应考虑到诸如工作记忆容量等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