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6h】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职业倦怠研究概述

1.3.2 心理健康研究概述

1.4 研究内容

1.4.1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1.4.2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1.4.3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 研究方法

3 心理测量工具

3.1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

4.1.1 总体情况

4.1.2 不同教龄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4.1.3 不同职称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4.1.4 不同周学时数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4.1.5 不同年龄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4.1.6 学期初与学期末职业倦怠的差异性比较

4.2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4.2.1 不同教龄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2.2 不同职称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2.3 不同周学时数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年龄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2.5 不同学历与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2.6 学期初与学期末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4.3 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4.3.1 开学初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4.3.2 学期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从工作强度上来看

5.2.2 从体育教师待遇匕看

5.2.3 从绩效工资上来看

5.2.4 构建合理而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

5.2.5 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承担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任务的淮安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身心疲惫,职业倦怠情况大幅度上升,不但影响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还对体育教师本人、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笔者对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高职院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缓解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建言献策。
  本文选点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点带面进行研究,通过开学初和学期末两次重复发放问卷,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运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学期末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不严重;开学前的整体情况比学期末严重。
  2.副高级职称的在人格解体维度差异显著;高级职称的在情绪衰竭上差异性显著;高级职称的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差异显著。
  3.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淮安市高职体育教师在低成就感上差异显著。
  4.不同教龄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在21-30年间有显著性差异。
  5.一周不同上课学时数的淮安市高职院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16-22学时之间和30学时以上的体育教师差异显著。
  6.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在心理健康上差异性显著。
  7.学期初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低相关的是焦虑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中相关的是抑郁因子;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的是偏执因子。
  8.学期末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的人格解体维度、情绪衰竭维度与心理健康呈中度相关;低成就感维度与心理健康呈低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