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6h】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选择与分组

1.2病例排除标准

2.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3.麻醉方法

3.1麻醉诱导前处理

3.2麻醉诱导

3.3麻醉维持

3.4麻醉复苏

3.5术后镇痛

4.观察指标

5.统计分析

二、结 果

1.一般情况比较

2.术中全麻药用量比较

3.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1组内比较

3.2组间比较

4.术后镇痛比较

5.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总天数比较

6.麻醉满意度比较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

中英文缩略语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下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喉罩全麻复合PCIA(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进行比较,来观察其在老年患者PFN A内固定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可行性。
  方法:选择住院并要行PFNA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I组(神经阻滞+喉罩全麻);II组(神经阻滞+喉罩全麻+PCIA);III组(喉罩全麻+PCIA)。I、II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或单用髂筋膜间隙阻滞。三组患者均使用静脉麻醉诱导,置入 i-gel喉罩行全身麻醉。术中观察并详细记录(每5分钟一次)三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全麻药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6小时(T5)、24小时(T6)、48小时(T7)患者安静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记录病房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麻醉满意度以及术后住院总天数。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SA)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全麻药用量、不良反应:SBP、MAP、HRⅠ组在取出喉罩(T4)时间点,II组在牵引复位(T1)时间点明显高于T0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SBP、MAP在T1、T4时间点,HR在T4时间点明显高于T0时间点(P<0.05)。I组与III组比较,T1时间点SBP、MA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与III组比较,T4时间点SBP、MAP显著降低(P<0.05);II组与III组比较,HR在T1、T4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用量I、II组明显低于III组(P<0.05)。术后谵妄躁动发生率III组明显高于I、II组(P<0.05)。术中均无误吸发生,三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呼吸抑制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3.术后镇痛比较:T5时间点,活动时III组术后VAS评分高于I、I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6时间点,活动时III组术后VAS评分高于II组,(P<0.05);T7时间点,活动时I组术后VAS评分高于II组。PCA按压次数,III组明显高于II组(P<0.05);病房内镇痛药物使用次数, III组明显高于I组、II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Ramsay镇静评分>3分的发生率,II、III组明显高于I组(P<0.05),麻醉满意度I组高于II、III组(P<0.05)。
  4.术后住院总天数比较:I、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I组明显长于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提高围手术期镇痛效果,减少围手术期及PCIA使用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麻醉选择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明显优于喉罩全麻复合PCI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