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炳秀教授诊治胃脘痛临床经验研究
【6h】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炳秀教授诊治胃脘痛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以全国名老中医张炳秀教授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及科学的检验方法,研究、继承、发扬张炳秀教授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经验,提高中医药在胃脘痛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发挥老中医药专家在中医药学术传承中的特定作用。
   [方法]
   收集张炳秀教授临证多年来的治疗胃脘痛的验案,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将符合标准的640例755诊次的临床资料依次输入电脑,将所有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建立最佳的病案数据挖掘的模型。针对各软件的特点和优势具体选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选用Excel数据挖掘外接程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频数分析涉及证型、四诊信息、病机、中药、病程、特殊症状与病史等多方面。系统聚类、主成分及因子分析主要用于进一步剖析四诊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用于剖析证型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关联规则分析主要用于剖析胃脘痛各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关联,病机与药物的关联,主要症状与药物的关联。将上述方法有机结合对病案信息进行有效挖掘,系统诠释证、症和方、药的对应规律。最终通过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张炳秀教授的治疗经验探讨其辨证思路与组方用药规律。
   [结果]
   数据挖掘得出以下结果:共使用中药227种,频数大于20次的仅有77种。中药用药方法较多,共有475种,频数大于20次的有88种。说明治疗中对中药种类的选择以及对中药剂量的选择相对固定,重点突出。研究中大多数胃脘痛病例的病史时间较长。共有219种体现四诊信息的征象,能体现证候要素的征象在60个左右。不少病例选用自拟方治疗,据对应的证型可知这些病例以实邪病况为主。胃脘痛与胃、脾、肝、胆、肾等五脏腑密切相关,与气、虚、热、湿、寒、郁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聚类及因子分析的结果使证候征象不仅有分类,而且有主次之分,有利于对四诊要点的分析,从而在辨证中准确把握病机与证型。得出胃脘痛证候初步诊断方案:脾胃虚寒证主要依据冷痛、畏寒怕冷、喜温喜按、脉沉、薄苔、舌质淡红、白苔,次要依据嘈杂、泛酸、嗳气、脉细、神疲;肝气犯胃证主要依据心烦、失眠、喜叹息、胸闷、窜痛、情志诱因、连及胁肋、胀痛,次要依据胀痛连乳、头晕;湿热中阻证主要依据口苦、口干、黄苔、脉弦、舌质红、大便不畅、大便干燥、脉滑,次要依据恶心、尿黄、灼痛、烧心;脾胃气虚证主要依据舌质嫩、舌质齿痕、脉弱、面色少华、纳差、脉缓、乏力,次要依据少苔、隐痛、食后腹胀;痰湿内蕴证主要依据嗜睡、身困重、腻苔、口粘、重坠感、便溏、食后加重,次要依据脉濡、厚苔;瘀血停胃证主要依据刺痛、部位固定、舌质紫暗、脉涩、瘀斑,次要依据腹胀、按之硬满。胃脘痛各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关联规则研究结果证实了导师提出“脏腑望诊”、“诊察入微”等观点的实用性;将治法规范以后健脾、清热、益气、理气、化湿、降逆、温中、滋阴、化瘀、化痰、利胆、解毒12法得到凸显;排名前20位的方剂为胃爱汤、自拟方、旋复代赭汤、理中汤、逍遥散、柴芩温胆汤、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平胃散、玉女煎、左金丸、附子理中汤、泻黄散、大柴胡汤、正胆汤、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汤、失笑散、玄麦桔甘汤、一贯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了与各证型密切相关的药物排序。并藉此总结出相关的经验方。脾胃气虚的治疗可以选参、芪、枣、山药、木香为经验方;肝气犯胃的治疗可以选柴胡、香附、炒白芍、当归、青皮、木蝴蝶、薄荷为经验方;湿热中阻的治疗可以选川黄连、黄芩、栀子、茵陈、土茯苓、蒲公英、竹茹为经验方;脾胃虚寒的治疗可以选红参、炮姜炭/干姜、川桂枝、黄芪、熟薏苡仁、木香为经验方;胃阴亏耗的治疗可以选北沙参、麦冬、太子参、生地、丹皮、枸杞、五味子为经验方;瘀血停胃的治疗可以选蒲黄、五灵脂、鸡血藤、赤芍、丹参、黄芪为经验方;痰湿内蕴的治疗可以选苍术、生薏苡仁、莲肉、石菖蒲、藿香、制半夏、生姜为经验方;胃热内盛的治疗可以选丹皮、生石膏、升麻、知母、生地、栀子、麦冬为经验方;饮食伤胃的治疗可以选山楂、麦芽、熟薏苡仁、茯苓、连翘、九香虫为经验方;寒邪客胃的治疗可以选苍术、生姜、藿香、九香虫、大腹皮为经验方。
   总结其主要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如下:认为脾胃虚弱是主要病因;认为相关脏腑失和,气机升降失常是发病主要病机;审证求因时强调对核心证候特点的把握;将脾胃气虚从各证型中剥离出来,单拟一型,此点与东垣重补土一脉相承;衷中参西提出脏腑望诊;寓补于通强后天,提出胃脘痛的治疗应该以补虚为主,同时要注重腑气的通利:方药独特能兼容古今,变通古方创制胃爱汤,用于临床,疗效突出。
   [结论]
   本数据挖掘所得结果总体上可以反映张炳秀教授临床诊疗胃脘痛的规律。使张炳秀教授诊治胃脘痛的特色和经验得到了凸显和数据支持,丰富了名老中医辨治胃脘痛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是数据挖掘运用在名老中医经验采集方面的新突破与新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