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仲景“量辨思想”指导下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干预因素及效应机制研究
【6h】

仲景“量辨思想”指导下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干预因素及效应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伤寒论》“量辨思想”在药浴疗法运用中的初探

第一节 药浴疗法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1.药浴疗法概述

2.关于药浴疗法重定性轻定量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伤寒论》“量辨思想”内涵及其对药浴疗法的指导意义

1.《伤寒论》量辨思想概述

2.《伤寒论》定量辨证现代研究的思考

3.《伤寒论》定量辨证对外治药浴疗法的启示

4.药浴疗法干预慢性肾脏病中干预因素定量“度”的意义

第三节.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操作技术规范化研究的必要性及思路

1.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操作技术规范化研究的必要性

2.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操作技术规范化研究的思路探讨

第二章 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及最佳干预因素研究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设计

2.伦理学审查

3.一般资料

4.诊断标准

5.纳入及排除标准

6.治疗方法

7.观察指标

8.疗效评价指标

9.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讨论

1.实验方药及制剂制备

2.“辨证论浴”科学证实及其内涵揭示

3.药浴改善GFR临床疗效、最佳药浴效应因素与水平确立

4.药浴疗法疗效判断标准建立

5.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建立

6.研究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难点分析

第三章 从调节系膜细胞相关性炎症角度探讨药浴抗肾脏纤维化作用机制

实验材料

1.细胞株

2.实验试剂

3.仪器设备

4.实验药品

实验方法

1.实验分组

2.HRMCs细胞增殖检测

3.HRMCs凋亡检测

4.ELISA法测定HRMCs增殖相关细胞因子

5.开腠泄浊液及含药血清对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CM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6.统计方法

结果

1.药浴对炎症导致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2.药浴对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3.从抗炎角度进一步明确药浴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1.明确药浴疗法对慢性肾脏病(CKD)疗效及其最佳干预因素组合;
  2.制定药浴技术操作规范化流程;
  3.在临床研究基础上明确药浴对CKD发展中系膜细胞增殖及其相关性炎症的影响;
  4.进一步揭示仲景量辨思想的科学内涵。
  方法:
  1.476例病人分别为五个分中心门诊及住院被西医诊断为CKD3期、中医诊断为寒证的病人(完成407例,脱落69例),根据药浴液三个不同浓度(含0浓度安慰剂)、两个不同温度水平组合,将患者随机分成六组,治疗组采在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浴治疗,对照组为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近颜色、气味的安慰剂水浴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GFR、Scr、UA、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β2微球蛋白、ESR、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测定(CRP)、补体测定(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电解质(K+、Ca2+、P5+)、CO2-CP等指标,其中以GFR为本课题主要评价指标;
  2.密切监测药浴过程中休克等不良反应,配合对凝血系统、RAS系统、免疫系统相关指标(hs-CRP、IL-6、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D-dimer)的检测;
  3.同时对上述476例病例中23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分成6组:晨起低刺激强度组、晨起高刺激强度组、晨起对照组、睡前低刺激强度组、睡前高刺激强度组、睡前对照组,各39例,以相同的方法干预治疗,分别测定GFR、血肌酐、24小时蛋白定量及无创性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标;
  4.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药浴疗法作用于CKD患者后的含药血清及药浴液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肾脏系膜细胞,观察其增殖情况。
  结果:
  1.药浴治疗前后患者的GFR、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β2微球蛋白、ESR、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测定(CRP)、补体测定(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脂(TC、TG、HDL-C)的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以GFR为主要评价指标,低浓度(0.015g/ml)37℃组的疗效最佳,与其它五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其中sCr、UA、BUN、β2-MG、D-dimer与主要评价指标(GFR)相一致,24小时尿蛋白定量、ESR、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GFR有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而血电解质(K+、Ca2+、P5+)、CO2-CP与GFR无直接关系;
  4.药浴发生休克不良反应前后,患者hs-CRP、IL-6、TNF-a、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D-dimer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休克恢复后上述指标有所缓解;
  5.慢性肾脏病合并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药浴前后的GFR、血肌酐、24小时蛋白定量、ABPM水平有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低刺激强度组优于高刺激强度组及对照组,晨起优于睡前;
  6.在系膜细胞水平,含药血清及药浴液对LPS刺激后肾脏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皆有有明显抑制作用,干预前后Bcl-2、Bax、ECM(FN、LN、Col-Ⅳ)、IL-1β、IL-6、TNF-α、TGF-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含药血清的抑制作用更强。
  结论:
  1.辨证论浴具有科学性;
  2.低浓度(0.015g/ml)37℃为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最佳治疗刺激水平;
  3.药浴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评价指标为GFR、sCr、UA、BUN、β2-MG、D-dime,参考指标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ESR、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4.药浴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免疫性炎症、RAS系统、凝血系统相关;
  5.药浴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非勺型高血压有显著改善作用;
  6.药浴防治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与其抑制HRMCs增殖有关,其对炎症的干预为重要靶点;
  7.本研究通过药浴疗效最佳因素水平及机制研究证实仲景量辨思想的科学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