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素及辨治研究
【6h】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素及辨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现状

1.祖国医学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治疗

2.现代医学认识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治疗

3.证素学研究

3.1 概念

3.2 方法

3.3 内容

3.4 优势

第二部分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1.存在问题

1.1 辨治研究不足

1.2 疾病与证型关系揭示不足

2.解决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如下图)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IBS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证素诊断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3.观察内容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病程

3.4 理化检查

4.统计分析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病程

5.3 临床表现

5.4 证候统计

5.5 证候辨证素量表

5.6 主要证素

第四部分 讨论

1.证素与证型

1.1 证素分布

1.2 证型表现

2.病因

2.1 外邪

2.2 情志因素

2.3 饮食

2.4 禀赋

2.5 药毒

2.6 它病影响

3.病机

4.疾病与证型的关系

5.治疗启迪

5.1 健脾利湿

5.2 疏肝健脾

5.3 温肾健脾

5.4 滋阴润肠通便

第五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2.1 不足

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素分布,归纳总结主要证型,并讨论其病因病机、治法以及疾病与证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丰富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
  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和南京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住院及门诊病历150例,其中腹泻型100例,便秘型50例。参考朱文峰教授提出的证候辨证素量表,运用证素辨证体系,分析临床资料,搜集证候,提取证素,建立本病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归纳总结主要证型,分析病因病机及治法,探寻疾病与证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150例IBS患者中,IBS-C的病位证素共有8个,分别为大肠、脾、胃、肝、小肠、肾、肺、心;病性证素亦有8个,分别是阴虚、湿、气滞、血虚、气虚、阳虚、热、血瘀;IBS-D的病位证素有7个,依次为脾、胃、小肠、肝、大肠、肾、心;病性证素则有9个,依次是气虚、湿、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热、血瘀、痰。
  结论:1.大致分为6种证型,即脾虚湿滞证、脾胃气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脾虚湿滞肠道证;
  2.中医病因主要与外邪、情志、饮食、禀赋、药毒、它病影响有关;
  3.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升降失权,中焦气机阻滞,肠腑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脾,与肝、胃、小肠、心、肾等密切相关。起病多以实邪为主,主要是湿与气滞;后期以虚为本,主要是气虚与阴虚;
  4.现代医学分型与传统中医证型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既有区别,也存在联系;
  5.治疗方法包括健脾利湿、疏肝健脾、温肾健脾、滋阴润肠通便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