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6h】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的内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2 农业补贴相关概念及其原因理论解释

2.1 农业补贴内涵

2.2 农业补贴的原因理论解释

2.3 农业补贴政策的负面作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调查数据为例

3.1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3.2 粮食补贴政策对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的行为影响分析

3.3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补贴政策满意度统计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假设

3.4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评价的案例访谈---基于“转入户”的角度

4.1 案例背景

4.2 “转入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及其原因

4.3 问题与行动

4.4 本章小结

5 农业补贴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5.1 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5.2 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补贴政策实施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 模型回归结果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自我国农业税制度取消并且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行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业补贴中的粮食补贴政策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因此,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成为一种具有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功能的政策性工具和财政性手段,是一项农业发展长期扶持政策。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补贴资金数量增加、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进程中,农业土地流转加快,涌现大批农业种植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农业补贴激励政策促使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趋势,多样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形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为了深入探讨粮食补贴政策对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的激励效果,本文以农户是否转入他人土地种粮食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转入了耕地和没有转入耕地的两种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效果。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整理和简单述评,然后运用农业补贴相关理论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部分发达国家实施经验,考虑农业补贴实施可能性后果。结合实地调查重点案例分析,对部分转入耕地种植大户的政策感知状况进行定性分析。最后采取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提出农户满意度影响的假设因素,从农户基本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和心理感知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考虑,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这两种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但两种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满意度几乎无差异。补贴力度不够,种粮农户的农业生产弱质性很明显。补贴政策的针对性效果不强,效率不高。补贴政策实施略失公平,补贴机制有待完善。
  本文是通过研究具有不同耕地流转行为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感知来反映农业补贴政策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为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出政策性建议:调整补贴标准,保证农业补贴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提倡完善现有补贴制度设计,慎重考虑“普惠制”的做法;扩大补贴标准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开辟灵活多样的补贴方式;在粮食主产区,推动农地流转,提高农户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